雪霸國家公園簡介
成立於民國81年涵蓋面積76,850公頃
雪霸國家公園以雪山山脈的河谷稜線為界,東起羅葉尾山,西迄東洗水山,南至宇羅尾山,北倚境界山,是個高山型的國家公園,境內山巒迭起,景緻壯麗,從海拔760公尺的大安溪河谷,到海拔3886公尺的雪山主峰,落差達3000多公尺,這樣的地形差異加上水文、氣候等因素的影響,造就了此區鬼斧神工的地形地貌,漫遊其中,莫不令人感到大地的山林壯闊,且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如珍稀物種-櫻花鉤吻鮭便在此喚醒我們對大自然的關懷與重視。
雪霸國家公園地理景觀
雪霸國家公園位於台灣本島的中部偏北,面積約七六、八五○公頃,涵蓋雪山地壘的主要部分。由於受到造山運動的影響,境內高山林立,褶曲現象非常普遍;加上淡水河、蘭陽溪、大甲溪及大安溪等主支流的侵蝕作用與邊坡作用等內外營力交互作用,乃形成豐富的景觀資源。
一、大甲溪峽谷
谷關至德基間,大甲溪兩岸直壁連亙,素以峽谷著稱,尤其是青山及達見兩段更具盛名。青山一帶原有「久良屏峽」的名稱,達見一帶則稱為「登仙峽」。大甲溪這一段河道呈現顯著的掘鑿曲流,只是曲流彎曲很大,河床下切旺盛。
大甲溪沿岸從和平、白冷向東直到德基附近,除了烏來一帶是以板岩、硬頁岩形成外,都由堅硬的砂岩構成;而且在地質構造上,是雪山山脈主軸通過的地方,因而山高水深,懸崖峭壁到處可見。
二、佳陽沖積扇與河階地形
佳陽以東,河谷的上方頂部忽然開展,河岸階地普遍出現。佳陽對岸,支流來會的谷口附近出現五段河階,有高有低。最高河階面與支流兩岸的河階面連續,分布長遠。實際上,這一地形是支流的沖積扇,堆置到本流河床上,後來沖積扇再受河流切割而成,因此外形甚似河岸階地。
三、環山一帶的環流丘地形
梨山東北,宜蘭支線經過環山時,大甲溪的曲流在掘鑿作用中,發生曲流頸切斷的現象而形成環流丘。這個環流丘頂部平坦,高出舊河床約三十公尺,四周是河谷圍繞,一側是現河谷,另一側是乾涸的老河床。
四、德基以上的肩狀平坦稜地形
大甲溪上游地區河岸的稜線上,常有肩狀平坦稜,由砂礫層構成。這種高山邊坡呈現的肩狀平坦稜,顯示河流急速下切前的河床位置;這種平坦稜的海拔高度在二千公尺左右,此地形顯示以前寬大的河床。肩狀平坦稜的出現,在德基以上,以平石山為中心的大甲溪上游,平均高度二千多公尺的地區,曾經有一個很廣大的老年期地形面存在。當時,這一地區的地形面高度很低,河流發育已到老年期,下切緩、側切盛,而流路廣大。
五、雪山的冰河地形
冰河在雪山遺留下豐富的冰河地形,有冰斗群、冰斗湖、U形谷、冰蝕𣘀口等,其中最壯麗的就屬冰斗。這些冰斗密集分布在雪山主峰的周圍,成為台灣高山最高品質的地形景觀區。雪山主峰周圍九個圈谷中,八個是古冰斗遺跡。位在雪山北側坡面的一號圈谷是規模全台最大、形貌也最優美,二號圈谷為全台海拔最高的冰斗。
登雪山即取登頂證書
為了讓每年近萬名完成攀登雪山的民眾,能將ㄧ生最值得留念的登山感動即時收藏,即日起位於登雪山入口的雪霸國家公園武陵遊客中心,將提供即時申請登頂證明的服務。在您歷經體力、耐力雙重考驗下完成雪山登頂的同時,只要帶著您登頂雪山的照片或數位檔到武陵遊客中心服務台提出申請,雪霸國家公園將立即為您製發ㄧ張專屬您個人的精美登頂證明書,讓您回到家時就能夠與家人、同事一起分享這份登頂的驕傲與喜悅。
雪山海拔3886公尺,是僅次於玉山的台灣第二高峰,著名的圈谷地形、5、6月高山杜鵑花海、369山莊冷杉白木林、秋天變色的巒大花楸、隆冬皓皓白雪,如此天成美景,加上區內完善的登山步道、山屋等設施,每年吸引無數愛好登山旅遊的民眾攀登。登山的過程是一連串體力與耐力的考驗,山林的美景、同伴間的相互扶持…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為每一次的登山行程烙下難忘的經驗。
雪霸國家公園自94年起開始服務攀登雪山、大霸尖山之山友,提供申請做為留念之登頂證明書。此次更新設計款式,採用進口高級百年不褪色相紙,將雪霸園區內代表的景觀與物種及雪山登山步道資訊融合於登頂證書中。並首創國內登山申請登頂證明之先,採下山隨辦即時取件之便民方式,不同以往需以郵寄或親自至管理處辦理之不便。記得下ㄧ次在您攀登完雪山下山路過武陵遊客中心時,向國家公園工作人員提出申請,交付您相機中最得意的登頂照片,我們將立即為您製發ㄧ張有您專屬編號的登頂證明書。在等候的短暫時間裏,您可以參觀遊客中心七家灣溪生態主題展示及欣賞雪霸高水準的生態影片,順道品嚐一杯七家灣溪畔最濃醇的咖啡,相信將為您這趟登山旅程劃下最完美的句點。
雪山登頂證明申請方式:
申請條件:檢附雪山登頂證明相片乙張(數位檔),註明中英文姓名及登頂日期,審核無誤后核發。
申請地點:雪霸國家公園武陵遊客中心 (04)25901350
申請時間:09:00-16:30(週一恕不受理)
申請費用:酌收工本費300元
申請登頂證明者,若無法於現場等候取件,本處員工消費合作社將於製証完成後以掛號郵寄,郵資由本合作社負擔。
入出生態保護區注意事項
1.入、出生態保護區應隨身攜帶許可證、核准人員名冊及身分證明文件,並隨時接受國家公園管理處和國家公園警察隊檢查。
2.生態保護區內常有毒蛇、毒蟲及猛獸出沒,部份地區氣候惡劣、地形險竣,常有落石崩塌危險,申請進入隊伍及人員務必注意安全,避免意外發生。
3.禁止任意污染環境,廢棄物請隨身攜帶下山。
4.除學術機關因研究需要而採集標本且經管理處核准,嚴禁有騷擾、捕、獵殺野生動物之行為。
5.禁止離開已開放供使用之步道及區域。
6.禁止在生態保護區內以器材播放之喧鬧行為。
7.通過山區危險路段如品田、素密達斷崖…等,請攜帶繩索等確保工具以策安全。
8.為避免犬瘟熱病毒危害台灣黑熊等高山地區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的生存,嚴禁攜帶家犬或其它寵物進入生態保護區,以免造成野生動物的浩劫。
9.有颱風警報發佈、森林火災或其它突發事件時,管理處得另行發佈緊急措施禁止人員進入;已於該期間獲許可進入者,該許可證自動作廢。
有關大霸尖山及聖稜線(大霸尖山至布秀蘭山段)自98年7月1日起開放之注意事項公告
依據98.06.23與新竹林區管理處召開之「大霸尖山線開放相關議題會議」之決議事項辦理。
開放路線:自98年7月1日起開放大霸尖山線(觀霧至大霸尖山段)與聖稜線(大霸尖山至布秀蘭山段)之入園,並於98年6月23日下午六時起於網路入園申請系統(https://apply.spnp.gov.tw/)中新增大霸線與聖稜線(大霸尖山至布秀蘭山段)提供民眾申請。本次開放範圍不含大霸北稜路線。
登山口服務站:原馬達拉溪登山口服務站已因風災受損,目前在大鹿林道東線入口0.3K處(林務局舊焚化爐對面)設有登山服務站及柵欄。於登山服務站將有服務人員進行入山、入園證之查驗。
車輛管制:因連續颱風及豪雨造成嚴重損毀,並受地質限制,大鹿林道東線禁止車輛(包括腳踏自行車、機器腳踏車及汽車等)進入。本路段自公告日(98年5月27日)起除公務車及緊急救護車輛外,禁止其他車輛(包括腳踏自行車、機器腳踏車及汽車等)進入,步道開放人員進入時間,自早上七時至十一時止。
入園總量管制:因大霸尖山與聖稜線係屬國家公園之生態保護區,以山莊床位數進行每日入園之總量管制數,大霸尖山線之馬達拉溪登山口營地每日最高承載量為48人(12營位,1營位住4人)、九九山莊為300人;聖稜線(大霸尖山至布秀蘭山段)提供霸南山屋舊址營地16人(4營位),請自備帳棚、睡袋與水源,並注意自身安全。另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轄管之九九山莊不提供棉被與糧食,遊客需自備睡袋。由觀霧出發登大霸尖山與聖稜線者,行程第一日皆須住宿於馬達拉溪登山口營地。
入園申請流程:申請方式採用先申請先審核先核准之制度,額滿為止。民眾自入園網站線上申請系統(https://apply.spnp.gov.tw/)登入且送出申請案件後,管理處會進行資料的初步檢核(約1-3天工作時間),檢核通過後會以電子郵件通知申請者,告知申請者下載入園許可證,再進行九九山莊相關費用繳納。收費標準為每人每宿清潔費用新台幣200元整。繳費請於
07:00-17:00至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遊客中心服務台現場繳交,繳費洽詢電話037-272913或097-373917。
有關大霸尖山及聖稜線(大霸尖山至布秀蘭山段)開放之注意事項公告(98.9.23.修訂)
開放路線:即日起開放大霸尖山線(觀霧至大霸尖山段)與聖稜線(大霸尖山至布秀蘭山段)之入園,並於98年09月23日下午六時起於網路入園申請系統(https://apply.spnp.gov.tw/)中修訂大霸線與聖稜線(大霸尖山至布秀蘭山段)總量管制提供民眾申請。本次開放範圍不含大霸北稜路線。
登山口服務站:原馬達拉溪登山口服務站已因風災受損,目前在大鹿林道東線入口0.3K處(林務局舊焚化爐對面)設有登山服務站及柵欄。於登山服務站將有服務人員進行入山、入園證之查驗。
車輛管制:因連續颱風及豪雨造成嚴重損毀,並受地質限制,大鹿林道東線禁止車輛(包括腳踏自行車、機器腳踏車及汽車等)進入。本路段自公告日(98年5月27日)起除公務車及緊急救護車輛外,禁止其他車輛(包括腳踏自行車、機器腳踏車及汽車等)進入,步道開放人員進入時間,自早上七時至十一時止。
入園總量管制:因大霸尖山與聖稜線係屬國家公園之生態保護區,每日入園之總量管制數為100人,大霸線可選擇住宿點如下:馬達拉溪登山口宿營地(每日最高承載量為48人)、九九山莊等二處;聖稜線(大霸尖山至布秀蘭山段)提供霸南山屋舊址營地16人(4營位),請自備帳棚、睡袋與水源,並注意自身安全。另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轄管之九九山莊不提供棉被與糧食,遊客需自備睡袋。
入園申請流程:申請方式採用先申請先審核先核准之制度,額滿為止。民眾自入園網站線上申請系統(https://apply.spnp.gov.tw/)登入且送出申請案件後,管理處會進行資料的初步檢核(約1-3天工作時間),檢核通過後會以電子郵件通知申請者,告知申請者下載入園許可證,再進行九九山莊相關費用繳納。收費標準為每人每宿清潔費用新台幣200元整。繳費請於07:00-17:00至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遊客中心服務台現場繳交,繳費洽詢電話037-272913或037-272917。
雪霸國家公園何處需申請入園?
入園許可證:國家公園核發進入生態保護區之許可證,需事先申請
甲種入山證:警政署核發進入山地經常管制區之許可證,需事先申請
乙種入山證:警政署核發進入山地特定管制區之許可證,憑身份證於檢查哨隨到隨辦,不需事先申請。

綠色:需同時申請入園許可證與甲種入山證
例:雪東線、大霸、雪山西稜、雪劍線、志佳陽線、武陵四秀、聖稜線
黃色:只需申請甲種入山證
例:北坑溪古道、司馬限林道、210林道、230林道、200林道
紅色:不需入山證或只需乙種入山證
例:觀霧遊憩區(乙種)、武陵遊憩區(不需申請)
網路申辦入園注意事項
1.入園許可證核發後不提供人員、日期更換之申請。如需更換人員、日期請先取消案件後,再重新申請,逾期恕不受理。
2.受理申請時間:請於入園七日之前(例:預定6月9日入園應於6月1日以前開始上網辦理)至一個月內辦理,申請的所有行程日期皆須在此日期範圍內才接受申請,逾期恕不受理。另外,每日入園系統開放申請時段為07:00起至23:00止。(例如:欲申請10/5~10/8雪山線行程,10/8下山至登山口,則該行程於9/8日07:00起開始受理申請,至9/27日23:00止受理申請;欲申請3/29~3/31行程,則須於3/1始能申請)。
3.申請時務必將各欄位填妥,且所申請之行程皆須有剩餘床位可供預約時,才可將案件送出(例如:欲申請10/5~10/8雪山線行程,10/6預定住宿三六九山莊,然於該案件送出前,三六九山莊預約床位數已到達106人,則該申請案件將無法送出)。
4.新增違規查核功能,入山及住宿請確實依據許可證上所記載之行程及床位,若申請後無故不到且未註銷申請、佔用床位、或未依規定住宿者,將予全隊隊員記為違規乙次,被記錄違規三次者,將停止該員於一年內進行入園之申請。
5.申請者需依許可行程計畫依時間進出及宿營地點停留。如無法依申請時間前往時,應於入園前二日上網自行註銷入園申請。未辦理註銷達三次者,予以禁止申請入園許可乙年。
6.凡進入生態保護區,請先行辦理入園證,許可後再辦理入山證,當日往返者亦須進行申請,俾確保個人權益,詳細辦法請參考網站內常見問題說明或至保育課留言板留言。
7.進入生態保護區請隨身攜帶入園證、入山證及身分證明文件,以供查核使用。有關入山許可證之申辦請參閱警政署網頁。
8.網路申辦的好處:讓您節省申辦時間,在熱門時間與熱門路線,讓您更快更容易申請到床位,並且方便您追蹤案件查詢。
9.若您對於登山路線或住宿山屋、營地尚不清楚者,建議您可參閱本處登山專欄網頁。
10.每份申請書為一隊,每隊最多不得超過12人,若超過上述人數,請分別填寫,申請人員均不得重覆以免遭到退件。「行程計畫」請以申請10天為限,以利審核作業。核准入園人數以各山莊人數為上限,本處將以申請之收件順序作為排定床位之依據,申辦入園前,請先至床位查詢確認是否有足夠床位,以避免床位不足受到退件。
11.外國人士申請入園,請在身份證號碼欄輸入護照號碼或居留證號碼,此欄位務必輸入正確。
12.請務必輸入一組正確Email信箱,以便通知核發許可證。
13.網路申辦入園填寫資料時,請詳細確認資料完整正確後再予以送件(緊急聯絡人及電話不可皆同一人以免遭退件,隊員皆同一戶籍者除外,送件之後不可再修改),以確保您的權益。
14.申請成功送出資料後,須3天左右審核時間,請隨時查詢「案件查詢」之審核結果,審核完後,不論是否通過審核,皆會將寄送通知到您的Email信箱。
15.入園審核通過後,請自行至網路申請系統上,下載入園許可證,每隊列印三份,並連同身分證明文件隨身攜帶,以供入園查核使用。
16.若對申辦入園有任何問題,歡迎至保育課留言板留言。
17.入山及住宿請確實依據許可證上所記載之行程及床位,將予全隊隊員記為違規乙次,被記錄違規三次者,將停止該員於一年內進行入園之申請。
18.請領隊務必轉知每位隊員了解入出生態保護區注意事項,並於登山時遵守國家公園規定及隨時注意自身安全(夜間請盡量不要登山),以避免意外發生。領隊對於生態保護區之規定,負有督導與保證之責任。
登山路線
路線名稱 |
路線說明 |
雪東線 |
雪東線是雪山地疊以主峰為軸點,向東分出的陵線,這條短促的支脈在雪山東峰後,陡落於七家灣溪河谷,隨著武陵農場的開發,民國58年,當時的青年反共救國團與林務局大甲林管處,即利用農場內道路,從誠莊對面,穿越田園,循溪谷再轉山坡,沿著這條短陵向上闢建一條經過雪山東峰,登頂雪山主峰的一條捷徑,隨後並興建了七卡山莊與三六九山莊,便捷的登峰途徑與完善的住宿設施,讓雪東線迅速成為熱門的登山路線。
民國80年代,聰明的登山客利用農場果四區、果五區的農路,將登山口移昇到農場果菜園的頂端,也就是現在的大水塔位置,節省了一段40~50分鐘的爬坡路程,隨後,雪霸國家公園也在此設置了登山口服務站,派駐專人管制入山流量。
從時間、步程長短與大眾化熱門程度來看,雪東線無疑是攀登雪山主峰最便捷的途徑,登山部隊只要安排三天兩夜的行程,利用此登峰途徑,往返雪山主峰。 |
聖稜線 |
雪山聖稜線,何其優美引人入勝的名字啊!
這條連結雪山山脈雪山主峰與大霸尖山的稜脈,不僅海拔高度均在3100公尺以上,從雪山主峰到雪山北峰之間的稜脊,更在3580公尺上,在這條壯麗巍峨的巨嶺之上,岩峰嶙峋峭拔,巉巖突兀的高峰縱列,愛山人必須戰戰兢兢地克服險阻,橫越萬難,才能安全地完成縱走聖稜的心願,岳界有句話:走完聖稜,終於可以結婚了!意思就是說:走過這一條困難重重的路線,年輕人才能有擔當,可以擔起家庭的重任。
聖稜之名,緣於西元1928年(昭和3年),也就是大霸尖山首登(昭和2年)後的一年,當時的台灣山岳會總幹事沼井鐵太郎,在發表關於「關於攀登大霸尖山之考察與實行」乙文中,描述了這一段稜線:「...為了縱走這條岩稜,需要相當於首登大霸尖山的準備。...這神聖的稜線啊,誰能真正地完成這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戴上勝利的榮冠,述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從此之後,這條神聖的稜線即深深地烙印再愛山人的心靈裡。
昭和六年(西元1931年),聖稜線這條大霸尖山、雪山之間險峻無雙的高連山脈,才真正首次被純粹登山家以繩索隊伍橫斷完成,開啟了聖稜線輝煌的山岳歷史。
這條昔日的探險級縱走路線,隨著時代的推演,縱走的隊伍漸漸地踏出一條明晰的途徑;民國六十年代之後的百岳登峰運動與七O、八O年代的社團雪山六路會師登山運動,更吸引了眾多的隊伍,在這條神聖的稜線上活動,而傳統的聖稜線行程-大霸尖山到雪山主峰,已無法滿足愛好翻山越嶺的登山癡迷,於是有人把行程延伸,加入了武陵四秀的行程,成了"聖稜ㄚ型"或是"聖稜O型";"ㄚ"型就是從武陵農場起攀,先縱走桃山、喀拉業山、池有山與品田山之後,續走塔克金溪經霸南,以輕裝往返大霸群山,再循傳統聖稜路線至雪山主峰;"O"型則是在縱走武陵四秀後,直接從品田山西側垂降品田斷崖,再於布秀蘭山接上傳統聖稜的路線。多變的組合與選擇,讓聖稜線成為雪山山脈最著名的縱走路線。
如果您已有數年的登山經歷,爬過數十座高山百岳,如果你不懼高,攀過岩,對斷崖不至於心驚腳軟,那麼您也可以組一個實力不錯的登山隊伍,來走一趟聖稜線。一般來說,五天的行程,可以走完,但每一天都挺忙碌的,有時間要趕行程,如果多安排了一、兩天,行程就輕鬆許多,還有時間等候日出、日落,攝影留念。 |
雪山西稜線 |
大雪線也有人稱為雪山西南稜或雪山西稜,這條既長又支稜分歧的稜脈從雪山主峰西主稜的翠池三叉山岔出後,先向北突出2公里餘,再轉西南向延伸,其間三千公尺級高峰,依序有博可爾山基點峰(3260公尺)、火石山(3310公尺)
、大南山北峰(3148公尺) 、大南山(3239公尺) 、弓水山(3374公尺) 、頭鷹山(3510公尺) 、頭鷹山北峰(3195公尺)
、奇峻山(3519公尺) 、釜碗山西峰(3417公尺) 、釜碗山(3000公尺) 、大雪山北峰(3437公尺) 、大雪山(3530公尺)
、匹匹達山(3425公尺) 、可汗山(3075公尺) 、知馬漢山北峰(3085公尺)
、志摩山(3145公尺)與中雪山(3173公尺)等18座,真可為峰峰相連,巨嶺逶邐。
這調高嶺雖然海拔高亢,但東北面有雪山地疊屏障,林木生長與植被發育較少受到東北季風的影響,大多數的山頭尚有喬木長成,稜線下冷杉,鐵杉繁茂,林中則是旺盛的玉山箭竹,登山步徑穿行其中,猶如在高密的箭竹海中撥游,頗具挑戰,此外,本線的登山口位於230林道的28.5K處,林道的暢通與否,也是關係著行程的安排。 |
武陵四秀 |
武陵四秀指的是橫列在武陵農場北緣的四座百岳,由西至東,依序是品田山(3524公尺)、池有山(3303公尺)、桃山(3325公尺)與喀拉業山
(3133公尺),這一條長約十公里的高聳陵脈,是屬於雪山山脈向東北延伸舖展的主脊陵脈中的一段,之所以冠上武陵,是因為攀登路線均以武陵農場為起迄點,從農場果樹區向北仰望,視野盡頭那座俊秀的桃形山頭,就是桃山,看一眼就會讓你思慕不已。
武陵四秀的連嶺,雖長達10公里,但因起伏不大,途徑也明顯,縱走行程可以算是輕鬆,安排個3~4天的假期,走一趟武陵四秀,將會是您登山人生路上,非常美好的回憶之一。 |
大霸線 |
大霸群峰因得”世紀奇峰”大霸尖山之賜,成為登山彙諸峰中最具名氣也最引人心動的登山路線,從連續假日九九山莊熱鬧的光景,得以證實大霸尖山的魅力與熱門程度。
大霸群峰位於雪山彙的北部,是雪山山脈主脊從布秀蘭山分岔伸出的大支脈,這條峻秀的山脊以大霸尖山為軸點,各向東、北、西三面分出長短不一的四條之稜。東邊是巉巖危崖、五座連峰的東霸尖山稜線;正西是巑屼峭聳、孤峰稱奇的小霸尖山短稜;北邊分出兩稜,綿延北伸的馬洋山之脈,幅源散佈於塔克金溪與薩克亞金溪之間,成為新竹線尖石鄉的主要山地,孕育著鎮西堡、新光、泰崗…等泰雅原住子民;西北伸出再轉折西延的是伊澤山支脈,也是大霸群山的主稜脈,擁有迤邐5公里長的三千公尺高嶺,其間名峰計有:加利山(標高3112公尺)
、耶巴奧山(標高3192公尺)
、伊澤山(標高3297公尺)與中霸尖山(標高392公尺)等。大霸群峰的登山路徑即連跨諸峰,才能到達大霸奇峰的岩基下,一親聖山芳澤。
大霸尖山自從1972年首次印上岳人足跡以來,一直都是令登山者朝思暮想、魂牽夢縈的神山聖岳,尤其從大鹿林道馬達拉溪登山口起攀的捷徑開闢之後,更吸引了絡繹於途、慕名朝聖的隊伍。一般行程安排以三天時間往返,最為恰當。 |
志佳陽線 |
日治時代的大正4年(1915年)7月,蕃務本署測量隊財津久平一行,由卑亞南社(今南山莊)越過卑南鞍部(今思源埡口)到達志佳陽社(今環山部落),循志佳陽大山陵線完成雪山主峰的首登與測量,從此這條路線便成為攀登次高山(日治雪山名稱)最便捷的路徑,直到民國59年雪山東線開闢之後,志佳陽線才功成身退。
志佳陽大山,海拔3345公尺,基點位於東南的3289公尺峰上,東南草坡凹谷有瓢簞池,擁有山光水色之美,而途徑的司界蘭溪更具雅致的溪谷風光,環山部落的泰雅原住民,也是一個美麗又深具歷史意義的原鄉,安排個3~4天的假期,走一趟歷史高山步道-志佳陽線,應該可以帶給你雋永的回憶。 |
雪劍線 |
站在梨山中橫公路邊側向西北瞭望,隔著德基水庫所淹沒的溪谷對岸,一條黝黑色的嶺脈,岧嶢鷹暽,著實讓愛山癡迷悸動不已,這條巍峨峻秀的山稜,就是大劍稜脈。大劍稜脈從雪山主峰向西分出,到翠池三叉山(3565公尺)後轉為南向伸展,由北至南依序擁有雪山西南峰(3471公尺)
、大劍山(3594公尺) 、劍南尖山(3285公尺) 、油婆蘭山(3308公尺) 、布伕奇寒山(3295公尺)
、佳陽山(3314公尺)與小劍山(3253公尺)等8座三千公尺級名峰。小劍山之後地疊軸線被大甲溪中游切割截斷,白姑大山遂成了雪山山脈的孤兒,似乎已看不清楚與大劍稜脈連結的關係了。在雪山山彙的六條稜脈中,大劍稜脈雖然不是最長的一條,但因縱走路程起伏量大,稜線之上沒有山屋,水源也缺,再加上登山口海拔低,光是要爬上稜脊,連車程就需要兩天的時間,所以,除了會師的考量外,鮮少有隊伍縱行其上。 |
山屋 營地 水源概況
(雪霸國家公園入園承載量管制方式以山莊或營地的申請人數來計算)
山屋名稱 |
說明 |
七卡山莊 |
海拔約2500公尺,山莊床位130人,宿營地10頂4人帳,水源豐沛。進駐山莊須先向管理處預定床位、營地,再辦理入園許可證與入山證。管理處規定一天住宿床位一百三十人;十個營位住宿四十人。 |
三六九山莊 |
山莊設施完善,有取水檯,廁所、廚房,床鋪約可容106人,是攀登雪山主峰最重要的前進基地。進駐三六九山莊須先向管理處預定床位,再申辦入園許可證與入山證(可洽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網站線上申請)。管理處規定一天住宿床位一百零六人。 |
馬達拉溪登山口 |
海拔約1750公尺,管理處在此設有登山口服務站,進入園區必須事先辦妥入山入園證,才可通行,走過人行吊橋即往大霸尖山的正確途徑。管理處規定一天
十二個營位住宿四十八人。 |
九九山莊 |
海拔約2700公尺,是攀登大霸群峰重要的前進基地,山莊佔地廣闊,約可宿300人,訂房須先取得管理處的入山入園許可,才能向新竹林區管理處,申請住宿床位事宜,電話(03)5218853。管理處規定一天住宿床位
三百人。 |
3050高地 |
3050高地,實際海拔3100公尺,附近平坦地設有停機坪,草原窪地的黑水塘,不宜取用,飲用水須從九九山莊背來。 |
中霸山屋 |
海拔約3280公尺,位於中霸尖山的西鞍,山屋已毀損,勉強可利用。水源宜從九九山莊備來,黑水塘的水不宜取用。 |
霸南山屋 |
海拔約3100公尺,位於大霸尖山的南稜最低鞍處,山屋已毀損,勉強可利用。水源從往大霸途中的溪澗中取回。管理處規定一天
四個營位住宿十六人。 |
巴紗拉雲山屋舊址 |
山屋已傾倒,無利用價值,步道旁有小營地,勉強可紮,水源從霸南溪澗備來,或可到3240公尺峰南坡的滲水小水池取回。 |
布秀蘭山營地 |
布秀蘭山頂可紮四人帳1頂,東稜往品田山方向約5分鐘步程處,另有箭竹林凹地,可紮3頂4人帳。水源從3240公尺峰南坡小水池備來。 |
素密達山屋 |
管理處建有山屋乙幢(有兩個蓄水塔,山屋旁有廁所),冷杉林下,景緻優美,水源可到穆南的溪澗中取回,往返約需60分鐘。管理處規定一天住宿床位二十四人。 |
穆南鞍部營地 |
位於3554公尺峰南坳,雖位處稜脊之上,但營地避風性甚佳,凹地可紮3頂4人帳,無水源,須從穆南溪澗取水備來。 |
雪北山屋 |
管理處建有山屋乙幢(有兩個蓄水塔,山屋旁有廁所),香青林下,景緻優美,無水源,端賴山屋貯水桶。管理處規定一天住宿床位二十
五人。 |
翠池山屋 |
管理處建有山屋乙幢,附近亦有寬闊營地,水源逕自翠池中取用,豐沛不虞。管理處規定一天住宿床位十二人;五個營位住宿二十人。 |
230林道26K中雪山登山口 |
位於中雪山登山口前的林道寬敞處,水源在登山口旁的山溝中汨汨流溢。 |
230林道28K工寮 |
工寮已毀損,勉強堪用,水源需前行至登山口的溪澗中取回。 |
匹匹達山東鞍營地 |
寬廣草原上窪地處處,展望佳,營地棒。水源在東南向靠近大雪山南壁下的溪澗中,往返取水約需40分鐘。 |
奇峻山南鞍營地 |
位於大雪山北峰與奇峻山之間的森林鞍部,水源須從奇峻山水池取回。 |
弓水營地 |
位於弓水山南坡,營地稍嫌窄促,約可容2頂四人帳,水源在步徑旁的弓水水池。 |
大南山西鞍營地 |
位於弓水山與大南山之間的最低鞍部,兩側山嶺夾崼,營地避風清雅,水源需往大南山登山口的溪澗中取回,往返約需30分鐘。 |
火石山下營地 |
位於火石山登山口下方,水源即旁側溪澗中,營地隱藏於山凹谷澗中,是躲藏強風豪雨的緊急避難地。 |
三叉營地 |
海拔約3200公尺,登山步徑在此分叉,右(東北)斜上往桃山、喀拉業山
;左(西偏北)往新達山屋,此地無水源。管理處規定六個營位住宿二十四人。 |
新達山屋 |
管理處建有山屋乙幢(有兩個蓄水塔,山屋旁有廁所),旁側有新達水池,水質略受污染,過濾煮沸後,方可飲用。管理處規定一天住宿床位三十四人;六個營位住宿二十四人。 |
桃山山屋 |
管理處建有山屋乙幢(有兩個蓄水塔,山屋旁有廁所),貼近桃山山頂,無水源。管理處規定一天住宿床位十九人;兩個營位住宿八人。 |
環山部落 |
可借宿環山平等國小或是部落教堂。環山地區的民宿有:
泰雅民俗文物館(雪山民宿)電話:(04)2580-2315
大正休閒民宿 電話:(04)2580-2332 |
志佳陽登山口水源 |
由於瓢簞池可能涸水,在登山口前的支流溪澗應備妥一日用水,第二溪澗水源豐沛,距登山口約10分鐘步程。 |
賽良久營地 |
海拔約2700公尺,松林圍抱的平台,可紮營,無水源。昔日有雨量計,已撤除。 |
瓢簞工寮 |
位於瓢簞池畔,工寮可宿6~8人,以前瓢簞池水大旱不涸,近年來則有多次乾涸紀錄,水源不甚穩定最好在登山口備一些用水。 |
雪山山莊舊址 |
昭和4年(1929年)建的雪山山莊(次高山莊),當時可容納100人,今日只剩平台,水源在東北向的溪澗中取回。 |
大劍線登山口營地 |
推論山防火林道底端登山口,地勢平坦,是紮營養精蓄銳的好所在,水源從樂山橋背來。 |
2385公尺肩狀稜水源 |
位於推論山脈2385公尺肩狀稜的西側山谷,有山溝溪澗,但水不穩定。 |
推論池 |
距推論山基點後約200公尺的稜脈西側,大雨過後才有雨水蓄積,平日不應寄以厚望。 |
油婆蘭營地 |
位於油婆蘭山頂北緣凹谷,距最高點約350公尺,是雪劍稜脈上最重要的宿營基地,水源在營地往大劍山方向北走,走劍南尖山雨大劍山之間的鞍部,循指標西北陡降溪澗中取水。 |
完美谷營地 |
大劍山往雪山西南峰到完美谷途中,有營地數處,其中以完美營地最為舒適,而且週遭展望甚佳,雨季時,草原凹谷蓄積充沛的雨水,水草豐美,不啻世外桃園。 |
10年休養生息
雪霸國家公園雪山西稜登山路線預定於99年1月16日開放
雪霸國家公園園區雪山西稜線登山步道,由於聯外道路230林道自921大地震後坍方受損嚴重,林道主管機關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雖多次進行坍方災搶工程,惟該路段地質因受大地震之影響,沿線道路敏感鬆動且不穩定,每逢颱風豪雨即坍塌不斷,往往在搶修後又再坍塌,東勢林區管理處基於山林保安及維護民眾(車行)安全等考量,其後即無再規劃修復230林道之計畫。
而近年來時有登山團體反映,希能就雪山西稜登山路線重新評估並開放登山申請,因此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遂於今(98)年6月聯合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中華民國山岳協會及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等主要岳界團體與個人代表等,共同進行相關路段之勘查作業,並綜合各山岳團體代表勘查報告及林道主管機關相關意見後,正式自99年1月16日起開放民眾申請進入,惟鑑於230林道地質仍然脆弱、敏感,進行修復工程確實具有相當難度(修了又再坍),惟在山區首重環境維護及尊重高山自然生態,或許不應僅以人的角度及人的通行便利為主要考量,即率爾對山林環境現狀逕施予人為變動,因此,本處與東勢林區管理處在通盤考量之後,未來對於雪山西稜登山路線之聯外230林道將不再進行工程整復,而將以山林之現狀開放作為登山步道,另全線步道則將逐步於部分危險路段設置簡易安全輔助設施、指標牌、告示牌及相關簡易維修等工作。
即將開放之雪山西稜登山路線為早年傳統之路線,乃經由武陵登雪山主峰後,下博可爾山、火石山、大南山、弓水山、頭鷹山、奇峻山、大雪山一路至匹匹達山鞍部,再下230林道後至小雪山莊全長約59公里,全線山峰連綿起伏,其中火石山(3310M)、頭鷹山(3510M)、大雪山(3530M)及中雪山(3173M)等均為百岳名山,由於本登山路線屬於難度較高之登山路線,且因部分路段芒草與箭竹林茂密而原始,加以沿途地質(勢)崎嶇、脆弱、敏感,坍方落石隨處可見,故呼籲凡欲申請進入本路線之登山朋友,務必請自行詳細檢視具備周延之規劃後,方宜進入本山區,包括:
1.應由具有豐富經驗之資深山岳嚮導人員帶隊。 2.應事先擬訂完善之登山行程計劃。
3.具備良好之體能與裝備等。基於上述,計畫攀登此路線之登山隊伍,無論在體能、經驗與裝備上,均應事前自行檢視符合上述條件後才進入本山區,以確保登山活動安全,另本路線網路入園申請作業系統已於98.12.16上線,請山友於入山前依規定辦理入山入園申請作業。
本登山路線在經過長期休養生息重新開放之後,山區多元豐富的動植物生態與自然環境,需要大家更加的珍惜與細心體驗,敬請未來進入山區的朋友們務必遵循國家公園法、森林法與生態保護區相關規定、注意事項等,以共同維護這片自然美麗的山林及生存於其間之豐富生物。
雪霸國家公園雪山西稜登山路線延後開放(2010/01/15)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原訂99年1月16日開放園區雪山西稜登山路線,惟受連續幾波冷氣團影響,369山莊、雪山圈谷、雪山主峰、翠池至弓水山營地沿途稜線已大量積雪,考量雪山西稜線全長二十多公里極具挑戰性及危險性,為顧及登山遊客安全,本處決定暫緩開放;原已核發之入園許可證作廢,欲再進入本區時需重新申請,造成不便敬請見諒。另即日起暫停本路線之入園申請,本處將視融雪情形及步道路況,公告開放時間及恢復受理入園申請。
另雪山主、東峰等其他登山路線,本處將在登山服務站及山莊加強雪季登山裝備之檢查及宣導,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陳茂春處長籲請登山遊客務必配合辦理,以確保安全。
公告修正「觀霧大鹿林道東線禁止車輛(包括腳踏車、自行車、機械腳踏車及汽車等)進入」(2010/01/28)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9年1月25日
發文字號:台內營字第0990800273號
依據:國家公園法第13條第8款。
公告事項:觀霧地區大鹿林道東線禁止車輛(包括腳踏自行車、機械腳踏車及汽車等)進入。
內容:大鹿林道東線因連續颱風及豪雨造成嚴重損毀,並受地質限制,本路段自公告自起除公務車及緊急救護車輛外,禁止其他車輛(包括腳踏自行車、機械腳踏車及汽車等)進入,步道開放人員進入時間,自上午五時至十一時止。
雪山西稜登山路線4/16重新開放(2010/03/18)
雪霸國家公園園區內之雪山西稜線登山步道原訂今(99)年1月16日開放進入,惟1月份受連續幾波冷氣團影響,369山莊、雪山圈谷、雪山主峰、翠池至弓水山營地沿途稜線大量積雪,因攀登不易及安全考量,因此暫緩開放。現今各地氣溫已逐漸回暖,山區降雪機率減少,積雪可望逐漸融化,因此雪霸處預定於99年4月16日起重新開放雪山西稜登山路線,另本路線之網路申辦入園系統自即日起上線,請欲前往攀登之山友依規定辦理入山、入園申請作業。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再次呼籲,即將開放之雪山西稜登山路線為早年傳統之路線,乃經由武陵登雪山主峰後,下博可爾山、火石山、大南山、弓水山、頭鷹山、奇峻山、大雪山一路至匹匹達山鞍部,再下230林道(現為步道,車輛無法通行)後至小雪山莊全長約59公里,全線山峰連綿起伏,其中火石山(3310M)、頭鷹山(3510M)、大雪山(3530M)及中雪山(3173M)等均為百岳名山,由於本登山路線屬於難度較高之登山路線,且因部分路段芒草與箭竹林茂密而原始,加以沿途地質(勢)崎嶇、脆弱、敏感,坍方落石隨處可見,且雪季過後步道較濕滑,故凡欲申請進入本路線之登山朋友,務必請自行詳細檢視具備周延之規劃後,方宜進入本山區,以確保登山活動安全,應注意事項包括:
1.應由具有豐富經驗之資深山岳嚮導人員帶隊。
2.應事先擬訂完善之登山行程計劃。
3.具備良好之體能與裝備等。
本登山路線在經過長期休養生息後,原始的自然環境及豐富的動植物生態,需要大家更加的珍惜與細心體驗,敬請未來進入山區的朋友們務必遵循國家公園法、森林法與生態保護區之相關規定及注意事項,以共同維護這片自然美麗的山林。
公告「禁止攀登大霸尖山霸頂」(2010/07/27)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9年7月23日
發文字號:台內營字第0990805825號
依據:國家公園法第13條第8款。
公告事項:基於保護大霸尖山脆弱之地質景觀及維護山友登山安全並保持原住民族信仰聖山之完整性,禁止攀登大霸尖山霸頂。
Climbing the summit of Dabajian Mountain is forbidden
Notice
Since today's announcement, it is forbidden to climb up the summit of
Dabajian Mountain, on account of preserving fragil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mountain, protecting mountaineers' safety and maintain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holy mountain that indigenous people worsh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