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頁][回首頁]


Free your mind, free your body!

[最近活動]
[自我介紹]
[裝備市場]
[山區資訊]
[我要留言]
[登山健康]
[登山準備]
[登山裝備]
[入山入園]
[心情寫真]
[報名FAQ]
[山岳新聞]
[登山糧食]
[路線規劃]
[討論區塊]

 


 

箭竹古(冷)杉雲海遠山(畢祿羊頭)!!(2011/05/20)

玉山杜鵑與遠處的奇萊主山!!(2011/05/21)

好不容易上了奇萊主山北峰!!(2011/05/21)

奇萊主山北峰步道旁的粉嫩玉山杜鵑!!(2011/05/21)

奇萊主北行第一天"雨中作樂"!!(2012/05/04)

奇萊主山團員合影!!(2012/05/05)

奇萊北峰團員合影!!(2012/05/05)

小奇萊玉山杜鵑盛開!!(2012/05/06)

 


奇萊主北峰(廚司登山隊)

郭大哥(天合)是廚司登山隊的基本腳,今年他就任台電公司「興達火力發電廠」員工福利委員會主任委員,故公司年度登山活動,他就建議由廚司登山隊承辦,預計舉辦四個梯次的活動,分別是:第一梯次、416~19日,南湖群峰;第二梯次、529~30日,奇萊南峰南華山;第三梯次、612~14日,大小霸尖山;第四梯次、618~20日,奇萊主北峰。
5
23日今年第一波強烈梅雨鋒面通過台灣中南部,造成梨山地區單日200mm的強降水。當時志銘就在志佳陽大山登山口附近,等候登宏所帶的雪北志佳陽登山團下山,團員們個個被雨打的像落湯雞一樣,在車子旁邊更換衣服時,還冷的直打哆嗦,讓大夥直呼雪北志佳陽不好玩,還好沒把命給玩掉。
23
日大雨之後,天候變的相當不穩定,下雨頻率提高許多,幾乎是每天都有午後雷陣雨,第二梯次活動的前一天,也因為遇到梅雨鋒面通過,在尚未出發前,就把活動取消;緊接著61日登宏與志銘出發前往奇萊東稜登山,也是在第二、三天遇到強降雨,活動被迫撤退,打到回府;第三梯次的大小霸尖山,團員們個個興奮的出遊,但也因山區梅雨發威,僅走到九九山莊就下山了,好在,山不轉、人轉,跑到清泉去住民宿、洗溫泉,認識了當地民宿主人,劉大哥,在他身上挖到許多人生經驗的寶藏(有機會再寫出來)6月中旬,中、南部雨勢很大,大夥就寄望第四梯次活動時,梅雨鋒面不要來搗亂

2010/06/18(Day1)

奇萊北峰

奇萊北峰
 

17日還是陰雨綿綿的天氣型態,郭大哥還特別打電話來確認是否要出發,看了看電視的氣象預報,氣象預報對於未來兩、三天做了樂觀的報導,跟電話另外一端的郭大哥報告這個消息,請團員們考慮是否取消活動前,認真想一想。最後,他們考慮的結果是:出發,不過人數減少兩位,共有十位出席這項活動。
17
日晚間,雨勢緩和下來,到了18日清晨就只是多雲時陰的天氣型態,大夥準時出現在預定的接駁地點。團員之中,除了興達10位員工之外,還有廚司登山隊自己的團員8位報名參加,加上登宏與志銘總共是20位要進入山區。

12:15
車輛抵達今天的登山口,松雪樓登山口(H3080),登山口其實是在松雪樓下方的滑訓中心旁,有車道可通。
天氣陰陰的,海拔3300公尺以上的山頭,都還沉浸在雲端裡,不得見;地上殘留的雨水,顯示梅雨鋒面才剛剛通過。
一下車,就見到小華(悍馬)坐在馬路旁邊的水泥護欄上,寒喧之後得知,原本賴皮請小華與穿山甲兩位布農族總舖師,幫忙我們20個人,在成功山屋這兩天的三餐與睡袋,不過小華的肚子剛開過刀,無法負荷重裝走到成功山屋,只得請穿山甲一個人搞定,他在此等候太太來接他回家休養。
從太魯閣國家公園網路上所顯示的入園申請狀況看來,17日與18日申請進入奇萊山區的隊伍相當多,估計在百人上下,剛剛接駁車輛抵達登山口,從停車場的私家車子、中巴數量看來,可以證明進來的登山人數不少。
雖然,穿山甲早我們一個鐘頭出發前往山屋;但,全團20個人要全數進駐成功山屋的機率是很渺茫了。想說,成功山屋能住幾個算幾個,成功山屋旁邊還有一座成功2號堡,應該也還能擠上幾位,再不濟,已經請賴皮準備了帳篷伺候。
12:20
團員們一下車,簡單的整理一下,背起背包往今天的目的地前進,志銘走在後頭,先把入園許可證投入太管處設立的信箱中。
天氣陰陰的,奇萊北峰那黝黑的山頭,整座被烏雲所覆蓋,心裡想著先到成功山屋看看狀況,說不定能要到幾張床位,沿途也就無心多拍照了。
步徑起初緩降至鐵杉與冷杉林中,林中山徑時上時下,坡度落差小,大約在步徑1.0K左右開始陡昇,出森林,來到大片草原坡前緣,眼前視野所見就是鼎鼎有名的「小奇萊」。
連續幾天的下雨,倒是讓冷杉林下的步道嚴重積水,步道上的塵土也飽含水分成了爛泥巴,增加行走的挑戰性。是不管鞋子沾上泥巴,直接通過呢?還是為了保護鞋子免於玷污,雙手抓著箭竹,走旁邊的迂迴路線呢?結果是,爛泥巴路段有好多段,有些根本無法實施迂迴策略,鞋子還是沾了一圈『囉郭阿埋』(台語發音)
途中,太管處每0.1K就埋設一支路牌,指引人們抵達目的地的正確道路;還有幾支年代久遠、林務局所製作的木牌,雖飽經風霜,但木牌上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辨,不過里程數卻不正確。
曾經有山友對山區的里程數提出疑問,問到,為何「山區的100公尺,怎麼比平地的100公尺要長上許多」?其實,山區的里程,是由測量人員利用100米長的捲尺,邊走邊放置在步徑上所測量出來的,有時捲尺並不會那麼聽話,要它順著步道轉彎、它就轉彎,要它順著階梯一階一階爬、它就爬階梯,就是那麼一條捲尺線,在地上跑100公尺,那就是百米基樁所在的位置了。舉凡步徑愈是彎曲曲折、階梯或岩梯步道越是多的路徑,山友就更會覺得100公尺的基樁比平常所熟悉的,來的長上許多。
13:21
紅毛杜鵑花叢。與六月初,奇萊東稜之行的繁花盛況相比,經過十幾天梅雨無情摧殘的杜鵑花朵,有的殘破、有的凋謝,只能說,明年再來吧!
步徑一路往下降,腳步也隨之輕快起來,接近黑水塘木屋之前,耳朵已經聽到奇萊北峰下岩壁所流洩出來的飛瀑之聲,飛瀑淙淙的泉水往塔次基里溪流去,抬頭仰望,北峰西壁巨大的身影,就壟罩在頭頂上。
13:28
黑水塘木屋(H2700),此行步道的最低點。從這裡回程到小奇萊,往上爬升的落差,將近450公尺,在台灣百岳的路況中是少有的景象,是典型的上山比下山容易的路況。
太管處今年初剛把木屋整修完畢,裡面可供15人住宿之用。不過,因為山屋位於登山口和成功山屋的中途,很少登山隊伍會利用這棟山屋,加上山屋旁的黑水塘水質並不是很好,稱不上良好的紮營地點。如果遇上惡劣天候,登山隊伍為了緊急避難,山屋才會發揮它最大的功能,遮風、避雨。
13:30
從黑水塘木屋再往前行,要越過一座鐵杉林盤據的山頭,落差大約百來公尺(正確來說,差不多是130公尺)。心裡想說,除了鐵杉林本身有些看頭之外,林中應該不會有什麼驚奇等著了吧!
14:00
來到步道4.2K附近,林下箭竹叢附近的腐植土中冒出幾叢『水晶蘭』白色半透明狀的小花。水晶蘭,名字中有個「蘭」字,並不代表它屬於蘭花的一種;反而,鹿蹄草科,水晶蘭屬,才是它真正的歸屬。
文獻中提到,水晶蘭生活周期相當短,它的萌發需要連續4日以上的降雨才行,族群集生於陰涼潮濕的台灣冷杉林、台灣鐵杉林、針闊葉混和林下,六月份的梅雨鋒面正好提供了這項條件,加上目前的植披正是鐵杉林。好巧不巧。
14:12
來到成功山屋(H2800)。山屋前擠滿了人,裡面已經進住了三支隊伍,共34人,分別是25人、5人與4人,屋外空地還有一支7人隊伍搭了兩頂帳篷,再加上3位在山屋搞吃的布農族總舖師,山屋裡面萬頭鑽動,像菜市場一樣熱鬧,志銘協商的結果,只要到了一張床位。

成功山屋!!(2010/06/18)
 


幸好,成功2號堡並沒有別團隊員進駐,把地板簡單整理一下,裡面安排14位團員睡;隔壁,成功3號堡營地,再搭一頂犀牛六人帳,不喜歡擠成功堡的團員共5位,包含登宏與志銘就睡帳篷。
成功山屋於2002年完工啟用,屬鋼骨結構、輕隔間牆板的房子。爬上窄窄的鐵梯上去,打開大門,先是廚房,內有四張不鏽鋼桌,供山友炊煮之用,內進一道階梯上去,裡面是一長廊,可供放置背包、吊掛雨衣之用(人多之時,尚可安排10個人睡於此,長廊盡頭外側還設有一露台,不過露台旁邊就是廚房的窗戶,很少人會去使用),更裡面分成上(在長廊的正上面)、下兩層的床板,每層約可睡15人左右(上層左側是一間小房間,供太管處志工值勤休息之用)。有這棟山屋,都得感謝長庚醫院陳怡傑醫師的父親陳瑛洲的熱心捐款,這棟山屋也是國家公園內惟一一棟私人捐款所建的山屋。
成功堡屬圓筒形、斗笠屋頂的鋁板金屬山屋,可供十幾個人住宿。原是為了紀念1971年清華大學核子工程系4名遭逢山難的學生所興建;爾後,因年久失修,加上有堡內有「阿飄」繪聲繪影的傳聞,讓成功堡一度沉寂。成功3號堡還被整個鏟除,廢棄牆板、鐵片散落在營地旁的咬人貓叢中,僅剩下成功2號堡的圓形圍牆還在。太管處為了消化週末假日成功山屋一床難求的窘況,於年初把屋頂重新安裝上去,讓成功2號堡再度發揮它遮風避雨的功能。
今天的溪水量明顯比六月初來之時小上許多,屋外溫度11度。
興達有一位團員,行走速度特別緩慢,下午過四點了,尚未見到他的人影,登宏陪著他慢慢走,成功山屋唯一的一張床位就留給他使用。聽他的同事說,前兩週才剛開過刀,因為很想來奇萊主北峰走走,不顧身體復原的狀況,還是報名參加了。依他如此的行進速度,隔天的主北峰之行,肯定要「守營一整天」了。下午六點,登宏陪著他緩緩的爬上了成功山屋,正好趕上晚餐吃飯時間。
因為總舖師在山屋的廚房料理三餐,大夥得沿溪床來回跑;上廁所就更不方便了,要走的更遠。
18:37
溪邊的傍晚,總是來的特別早,雖然現在是盛夏季節,平地也要到七點半才天黑,但在這邊,受到山脈的阻隔,陽光提早打卡下班,讓黑夜接管大地,氤氳的水氣,把溪床兩岸的鐵杉與冷杉妝點成藍色調的耶誕派對樹。飯後,大夥在成功堡附近聊天,溪水淙淙聲相伴,享受這得來不易的寧靜時光。
沒事趕快就寢了,明天將是個漫長的走路天!

2010/06/19(Day2)

03:00
起床,準備。今天有兩隊人馬,5人與4人的隊伍要離開山屋下山,想說他們離開之後,我們還能再取得至少六張山屋裡的床位才是。在山屋「守營」的團員,床位的事情就麻煩您了。志銘起床後,也順便把六人帳給打包收好,想說今天晚上應該用不到了。
04:00
吃完穿山甲準備的豐盛早餐後,開始行動。昨天最晚抵達的團員就託付給穿山甲幫忙照料,在營休假,儲備體力好應付第三天回程的陡升路況。
點頭燈、走夜路,沿溪床而行,十來分鐘至拉繩上攀處,在步徑陡升或困難處,太管處架設有安全繩索確保,小心謹慎、步步為營就沒有問題。
步道5.7K三岔路口,左往奇萊北峰(1.5K),右往奇萊山屋(1.0K)與奇萊主山,距離成功山屋0.9K。步徑取左。
05:04
往北峰稜線的途中,天色漸亮,遠方合歡東峰東側箭竹草原坡已沉浸在朝陽的紅暈之中,小奇萊山腳黑水塘木屋的白色屋頂清晰可辨。這時刻,相機要出動了,免的錯過許多鏡頭。沿著北峰崩壁延伸線看去,北邊的雪山稜脈正矗立在天際線的下方,從西側的大雪山往東一路看過去,大劍山、雪山、大霸尖山,一路到品田山、池有山、桃山都能清楚的看到,顯見今天天氣狀況將會相當好。往南看景色也不惶多讓,奇萊稜線東側柔順草原坡,搭配西側大崩壁的地形景觀,從奇萊池山、奇萊主山、奇萊裡山一路到奇萊南峰,這奇萊家族的山頭,所帶來的視覺震撼,正好與北峰相庭抗禮。
腳下的步徑越來越陡峭,腳下的小碎石也越來越滑,團員們一個個奮力抓著繩子,抵抗地心引力所產生的身體下滑作用,經過一番又一番的努力,終於
05:40
上得奇萊稜線。稜線的上頭是一整片柔軟的短箭竹草原場,眼前有開闊的視野,四周地貌起伏有致,與剛才「會奪命的碎石坡」(在太管處尚未在此處架設安全繩索之前,這碎石坡當真奪走了許多山友寶貴的性命)是截然不同的地形景觀。
奇萊主山端坐其上,雄視整座草原場;木瓜溪的上源支流「巴托蘭溪」,被奇萊主山銜接下來的尾稜山頭突宙山(H2742)、天長山(H2413),與奇萊北峰東延的磐石山(H3106)、太魯閣大山(H3283)與西巴杜蘭山(H2920)等山稜雙邊夾擠,顯得深遂而幽長;廣大的集水區域,提供了豐沛的水源,供集水區下方的瀧澗電廠發電之用,是台電水力發電廠中,僅有的東電西送特例。
05:42
北峰觀景台。燦爛的陽光由奇萊北峰東延的半山腰向四面八方輻射出來,雙眼無法直視。南側崖壁重重疊疊、碎石連坡,不凡的氣勢,撼動人心。
光用眼睛看,無法感受奇萊北峰被稱為『十峻』的絕奇魅力,雙腳邁開步伐往上走,面對目標,堅定信心邁進,靜靜的山容、天空朝霞奔騰,卻讓人思緒起伏不定。

奇萊北峰

奇萊北峰
 


步徑沿著北峰西側崩壁邊緣上切,在凹口處,北峰以北的百岳名山都在視線範圍內,預告待會上去之後,將有不俗的展望。猶記得十多年前,第一次來爬奇萊東稜,從5.7K三岔路口一路到北峰三角點,現場架設的繩索寥寥幾條(林務局時代所架設的鋼纜線還比較多條),全是依靠自己的雙手雙腳自我確保與攀登,那時,山友失足墜崖的新聞時有耳聞;十多年後的今天,舉凡危險路段,太管處都架設了安全繩索,團員們只要牢牢抓住,安全性可說百分百。撇開路況不談,在奇萊山稜上的地表上,冒出了許許多多色彩艷麗的高山野花,替這趟奇萊主北峰之行,增添了許多繽紛的顏色,也撫慰了攀登時的辛苦。
05:56
從葉腋萌發單朵或數朵黃色小花的『玉山小檗』,葉倒卵形,疏銳鋸齒緣,枝條上的節點有3出,約1.5公分長尖刺成環狀生長,長在北峰步道旁的岩屑地上,相伴在小檗旁邊的就是玉山圓柏矮灌叢。小檗的根及莖含小檗鹼(oxyberberine)、藥根鹼(jatrorrhizine),有降血壓及抗菌作用。小檗枝葉上的尖刺也是山友行走時要特別注意的對象,眼睛有時沒有看仔細,雙手常把它當成可以握住確保的對象,結果就讓它的尖刺給刺傷,而且小檗還常會留下一小截尖刺當作紀念品,讓被刺到的人拿回營地當禮物(要利用工具把尖刺挑出來)
05:58
全株密披綿毛,葉匙形,莖頂萌發單朵白色小花,白色舌狀花瓣成輪狀層層排列於外緣,黃色管狀花位於花朵中央,呈頭狀花序的『尼泊爾籟簫』,也長在距離玉山小檗不遠處。族群同樣喜歡陽光充足的崩塌地、岩屑地、開闊地。每朵都那麼完美清新,這些山坡上的籟簫是野地裡耀眼的精靈,令人驚喜。

尼泊爾籟簫長在奇萊北峰的邊坡上!!(2010/06/19)
 


06:05
全株密披銀白色綿毛,根生葉,奇數羽狀複葉,小葉25~50枚,為長橢圓形或倒卵形,具芒狀鋸齒緣,開5枚花瓣、黃色小花的『雪山翻白草』,也靜靜的躺在陽光充足的岩屑地上。咦,奇怪,雪山翻白草,怎麼是開黃色的花朵,而不是白色。其實,取「翻白草」這個名字,是因為風吹它的羽狀葉片,翻轉過來時,所看到葉背上的顏色是白色所致。
翻過一個兩公尺高的岩階(現場有Y字型架繩),步徑竟然下降
06:12
步徑下降處,陡上奇萊北峰途中還遇到岩壁陡降,那待會回程不是還要陡昇嗎?從這裡往主山望去,主山山腳下冷杉林森林界線、箭竹草原坡,與步到旁邊的玉山圓柏、玉山小檗灌叢,構成不同層次的綠色世界。
06:28
拉繩處。從這裡開始繩索一路牽到山頂,有懼高症的團員,反正就是不要往下看,一路拉到底就對了!另外,帶登山杖的團員,登山杖就統一放在步徑旁邊,從這裡到山頂要手腳並用攀爬上去,手杖是用不到了!待會回程,記得把登山杖取回,不要讓它成了北峰下的孤兒。

前往奇萊北峰最後的拉繩地形(2009/04/11)
 


06:42
奇萊主山北峰(H3607),一等三角點,十峻排行第五。山、海、天皆藍色,天氣好的不得了,在上頭停留了約半小時才下山,大夥開心的拍團照。
一等三角點的視野不是蓋的,站在山頂,極目四望,東北稜是通往屏風南峰唯一的途徑,一般山友簡稱『奇萊北壁』,是一條頗具挑戰性的高岩聳岸,有機會也想來親嚐一番;東邊唯一一面坡度和緩的稜脈,就是岳界頂頂有名的四大障礙『奇萊東稜』,磐石山、太魯閣大山、立霧主山與帕托魯山都清晰可辨,連直逼太平洋岸邊的花蓮中級名山,塔山(H2449)、三角錐山(H2607)與清水山(H2408)也可如數家珍;源於北峰的塔次基里溪,沿著屏風山蜿蜒曲折,切割出萬年峽谷,是立霧溪的主要源頭,隔溪對岸還有更為高聳的百岳名山環伺,雪山、南湖大山、中央尖山;南邊視野依舊被主山與箭竹草原坡所吸引,更遠處,能高安東軍、干卓萬山塊、南三段、馬博橫斷、玉山山塊等山巒層層疊疊,有多到讓人數不清的山頭;西邊,中央山脈特有的單斜面山地形特別發達,北峰山腳下的黑水塘木屋白色屋頂,只剩下一個小白點,再過去,合歡群峰、白姑大山與南投邑治第一山『守城大山』(H2426),像眾星拱月般,臣服在北峰的裙擺下。
07:10
下山,有懼高症的夥伴,下坡速度明顯變慢,雙手沒有握到繩索,根本是舉步維艱,看來,還需要多爬爬山,練練膽量才行。
07:52
回到剛才步徑下降處,現在步徑轉換過來,變成要爬昇。通過這裡之後,北峰危險步徑就只剩下一個兩公尺高岩階。
07:58
兩公尺高岩階。團員們一一通過。
08:12
北峰觀景台。經過兩個半小時的攀登,天空雲層由厚變薄,顏色由淺藍變成湛藍;箭竹草原顏色,也由暗綠色變成鮮綠色。拍照後,往午餐預定地「奇萊山屋」出發。
走在廣袤的箭竹草原坡裡,北峰、主山、白雲以及四週迷人的景物一一映入眼簾,外表的一切看起來像是靜止不動,骨子裡卻像是百寶箱一般,深藏了無窮的奧秘,等著人們去探索。要吃中餐的心情是愉悅的。
08:22
幾位隊員站在山稜轉角處,俯瞰底下的奇萊山屋;可以看見一條淺綠色山徑蜿蜒在奇萊主山與奇萊池山之間,而右側就是受濁水溪侵蝕的崩壁。
山屋由兩間鋁合金牆板屋所構成,小的一間可住5人,大的一間可住8~10人,山屋建於1990年代初期,使用了將近20年,狀況還算OK

絲帶般的雲彩環繞在奇萊主山!!(2009/04/11)

"MO"(民安兄)睡在奇萊的稜線上!!

"MO"(民安兄)睡在奇萊稜線上(背景為奇萊北峰)(2009/04/11)
 


08:25
陡下一個步徑,步徑上的表土受雨水沖刷而流失,有半公尺以上的落差,腳步沿著高落差兩側小心行走,萬一掉下去,腳踝可是會受傷!從這裡,就可看見山屋旁的天然看天池,位在步徑右側的小谷地裡,是整條奇萊山稜上重要的水源之一,如果水池乾涸,或不想使用這池子的水,就得依循山屋旁的水源指標,下切取水,取水來回約40分鐘。
08:34
下到山屋旁的一小塊營地,營地附近是一塊小小裸露的碎石坡面,待會前往主山途中的碎石坡,面積之大,讓人驚艷。下池子取水,就在此午餐,煮麵條吃。池子的水質清澈,沒有異味,可能與前些日子梅雨的灌注有關。
吃午餐兼休息,停留了一個鐘頭,再度踏上旅程。
09:37
盛夏季節,草坡上各色高山野花綻放。『阿里山龍膽』首先入鏡,葉卵形,全緣,對生,莖頂開單朵粉紅色或紫藍色小花,花萼鐘形,先端五裂,裂片狹三角形,花冠漏斗型,先端五裂,裂片闊卵圓形,族群集生於陽光充足的開闊地、岩屑地、玉山箭竹草坡或透光性佳的台灣冷杉林下。
09:40
回望奇萊山屋,北峰被山屋旁的H3400峰擋住,僅露出尖端一小角。
步徑延著崖邊上行,此去主山,大致是短矮箭竹草原坡,隨著高度的提升,原本只剩下一小角的北峰又露出它山容猙獰莊巖的一面,左側雪山稜脈也看的一清二楚,
10:00
來到池山旁,山徑轉彎處的一個展望小平台,從這裡展開一小段在冷杉林下腰繞池山的路徑。視野上,除了西側被池山擋住之外,北面的北峰、東面的東稜山頭、南面的主山皆能遠眺。
10:02
龍膽科的另一號重量級植物緊接著出場。『玉山龍膽』,葉長橢圓狀披針形或狹卵形,全緣,對生,莖頂開單朵黃色小花,花萼鐘形,先端五裂,裂片卵狀披針形或匙形至披針形,花冠鐘型,先端五裂,裂片闊卵圓形,花冠內喉部有細小斑點,族群集生於陽光充足的開闊地、岩屑地、玉山箭竹草坡或透光性佳的台灣冷杉林、台灣鐵杉林下。

玉山龍膽!!(2010/06/19)
 


10:04
玉山龍膽的旁邊,『高山通泉草』深粉紅色或紫色唇瓣花,成群綻放,似乎在迎接大夥的到訪。高山通泉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細長匍匐莖,葉基生,倒卵形,兩面披粗毛,花冠筒狀二唇裂,下唇瓣內側有二列黃色的毛狀鱗片,柱頭在上唇瓣成二叉狀,總狀花序頂生,用人工方式,將其授粉,可以看見柱頭馬上閉合,相當有意思。5~6月份盛花期,生長在路旁的短草叢或林緣。
10:05
『玉山蒿草』緊跟著出現。全株披白柔毛,葉狹長橢圓形,一回羽裂,裂片長橢圓形,葉片2~4枚輪生,鋸齒緣,莖頂抽粉紅色小花,花萼筒狀,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二唇裂,成穗狀花序,族群集生於陽光充足且潮濕的玉山箭竹草坡,或透光性佳的玉山圓柏林、台灣冷杉林、台灣鐵杉林下。
10:09
多年生匍匐性草本的『玉山水苦蕒』,族群也生長在箭竹草坡旁的岩屑地上。全株披毛茸,葉舌狀披針形,鋸齒緣,對生,葉腋萌發6~12朵淡紫色或淡紫藍色小花,花萼5裂,具毛茸,花冠闊卵形,先端4列,成總狀花序排列。
10:11
步徑左側冷杉疏林處,視野穿透冷杉樹梢可看到木瓜溪流向花東縱谷,而木瓜溪的源頭,「巴托蘭溪」,正發源於此。
10:23
池山腰繞路通過之後,眼前浪漫的草原坡被面積廣大的碎石坡所取代,碎石坡分布在主山北側與山肩稜處,是奇萊主山特有的個人標誌。團員們行走其上,從有一點點距離的遠方看來,頗有沙漠行舟之感。這裡完全沒有比稜線還高的植披阻擋,視野好沒話說。
11:05
來到主峰下的高岩,已經接近主山的登山口了。碎石坡上的植披相當單純,主要就是蓬萊毛茛、玉山水苦蕒與五蕊梅群落。
『五蕊梅』,屬薔薇科,多年生草本,根生葉,全株密披柔毛,3出複葉,小葉倒卵形,先端3齒裂,全緣,葉腋抽出5~10朵黃色小花,苞片5枚為線形,花萼5裂,花瓣5枚為倒卵形,呈近繖房花序。
『蓬萊毛茛』,多年生草本,全株披毛,根生葉,葉心形或圓形,3裂,每裂片再3分或裂成許多細片,全緣,葉腋抽單朵顏色艷麗黃色橢圓形小花,花瓣5枚倒卵形,具金屬光澤。
11:08
隊員們一一拉繩通過主山山腰的腰繞路,這裡岩壁風化的很厲害,一路往南,直到卡羅樓山都是這種地形景觀,造就全長超過3公里的卡羅樓斷崖。
11:10
等後的時間,發現山壁下也有「春()天」。「大花落新婦」、「玉山薄雪草」、「穗花八寶」就長在這危崖路旁。
『大花落新婦』,屬虎耳草科,多年生草本,全株披毛茸,二回3出複葉,小葉卵形或長橢圓形,不對稱,重鋸齒緣,莖頂抽許多白色匙狀小花,花萼長鐘形,先端5裂,裂片卵形,具毛茸,花瓣5枚呈舌形,為圓錐花序。文獻上提到,落新婦在民國之前就是一種中藥材的名稱,大花落新婦,顧名思義即是以花朵碩大為其特徵,是台灣高山典型岩生植種。
菊科的『玉山薄雪草』,多年生草本,全株密披綿毛,葉線狀披針形,全緣,互生,表面具白色長綿毛,莖頂萌發單朵白色頭狀花,總苞半球形,苞片7~10枚呈輻射狀排列,密披白色長綿毛,絲狀雌花位於外圈,淡黃色管狀花位於內圈,呈頭狀花序。190610月,川上瀧彌與森丑之助在玉山第一次採集1908年早田文藏發表微台灣特有植物,為冰河孑遺的台灣高山植物。
別稱「穗花佛甲草」、「火焰草」的『穗花八寶』,多年生草本,莖四方形,葉倒卵圓形,不規則疏鋸齒緣,葉表面淡青色或灰綠色,互生,莖頂抽5~10朵黃色小花,花萼5枚線形,花瓣5枚長橢圓形,呈繖形狀聚繖花序,分布在海拔3200公尺以上,陽光充足的岩屑地、裸岩地。景天科的穗花八寶,屬肉質植物,花朵之黃色雄蕊微向外伸出,好像是將熄而未熄的火燄,「火焰草」的別名不脛而走。
11:15
奇萊主山登山口,再往前走就進入卡羅樓斷崖區內,經過幾分鐘休息,開始向主山三角點進發。出發前,登宏還特別交代團員腳步放緩、呼吸調勻,就能夠一步不停歇的、在30分鐘以內直達山頂,團員們半信半疑。
11:49
爬坡途中,南邊卡羅樓山東面白皙無瑕的崩壁整個呈現出來。要不是雲霧來搞怪,57~9日奇萊連峰之行,相機中應該會有滿滿的收穫才是!沒關係,下次再來。
11:54
主山山頂(H3560),二等三角點。登宏30分鐘的理想,祇有少數幾位團員能達成,有一半以上比預訂時間多了9分鐘。這多出來的9分鐘,就是停下來喘氣的時間,看來還是要多加訓練才行。大夥要經常出門爬山啊!讓我們的心臟、呼吸系統跟的上,「山」的腳步。
主山的視野跟北峰一樣棒!除了被北峰擋住的正北邊山群不得見之外,其餘山巒似乎離大夥更近一些。因距離的緣故,北峰從主山這裡看來,也像是一座小小不起眼的山頭,很難相信,早上六點多才登臨其上。不免俗的,團照還是一定要來拍一下。
12:10
待了十幾分鐘,下山。今天難得中午過後,山區沒有霧氣上升,反倒是,一些噴射狀卷雲、高積雲,零星的點綴在湛藍的天幕下。
12:15
主山山腰的黝黑的巨石岩面,在藍天、白雲、綠山的陪襯下,也顯得玲瓏可愛。
12:17
『玉山杜鵑』的一團白花,已然錯過杜鵑花季的末班車,持續綻放,為傳宗接代做最後的努力。葉長橢圓形至卵狀長橢圓形,全緣,枝梢著生5~15朵白色至淡粉紅色花,花萼5裂,裂片呈三角形,花冠闊鐘形,5裂,裂片圓,呈繖房花序,分布在海拔3200公尺以上,陽光充足的開闊地、岩屑地,常與玉山圓柏矮灌叢、台灣冷杉林共生。
12:26
回到主山登山口。團員們魚貫、拄著手杖下山。
從早上4點出發到現在已經過了8個鐘頭,團員們已經露出疲累的神態,打起精神來,回到成功山屋,將有好吃的、好喝的,在等著大夥。
12:51
回到主山標誌,碎石坡。走在上面,讓大夥有機會再回味一番;不過,隊員們走的無精打采,美景當前也無福消受。
13:30
回到池山旁,山徑轉彎處的展望小平台。此刻,上天可能得知有人說天氣太好、好到熱爆這句話,把雲層逐漸趕往奇萊山這邊來,主山與北峰都已經壟罩在高層雲之下。
13:45
補拍幾張「阿里山龍膽」的畫面。阿里山龍膽的花變異性很大,有些花朵花冠內喉部也有細小斑點,對於植物門外漢的志銘來說,常是看的一頭霧水。
14:00
來到奇萊山屋前的三叉路口,直行上坡是早上剛走過的北峰步道,現在取左,準備下坡回成功山屋。從這裡到5.7K主北峰三叉路口,剛好是一公里的距離,這一公里路段,可說是攀登奇萊主北峰最危險的路段,有人在這裡墜落、也有人在這裡迷路、更有人在這裡失去了寶貴性命,一定要小心才行。
在此,團員分成兩部,體力稍差的A隊由登宏帶領,先在奇萊山屋旁邊的營地休息,煮開水,沖泡咖啡或三合一奶茶補充體力。B隊團員跟著志銘,一路上像跛腳馬,緩慢的下這最後1.9公里路,想說能夠早點回成功堡休息。
14:06
這黃色花朵,有誰認識嗎?
14:20
步徑危險困難處,太管處也都在現場架設有繩索確保。早年,山徑上的繩索還不是如此密集的年代,山友上下這段路有很大的危險性,需要嚮導隨行帶路,以策安全。
14:21
被山友稱為窮山惡水的險地地形,高山野花依然綻放,雙手抓著繩子弓身下降,臉龐貼近岩面,各色野花往往就不經意的出現在眼前,黃色花的「玉山龍膽」、白色花的『南湖唐松草』,就在下降、等候隊員途中所看到的。
毛茛科、唐松草屬的『南湖唐松草』,植株高10~20公分,根生葉,2~33出複葉,小葉9~27枚為卵狀橢圓形或圓形,2~3淺裂或全緣,葉腋抽單朵白色小花,花萼4~6枚呈花瓣狀,長橢圓形或卵形,族群集生於陰涼潮濕的岩屑地,少數散生於玉山圓柏矮灌叢中。
今天在奇萊山區,所看到的植物,沒有一樣以『奇萊』來命名的,倒是以其它山岳為名的花草到處開花,也稱的上是「高山一怪」了。
14:40
陡降地形,改成在乾溪溝中陡降,沿途大、小破裂石塊、高落差地形處處,需得小心翼翼,免的下降不成反被岩石銳利面給割傷了。腳踏的岩點,也要小心是否會滑動,底下可是深淵萬丈,直抵濁水溪底。
14:50
經過50分鐘的努力,終於來到5.7K三岔路口。稍微休息,補充乾糧與飲水,大約再下降一個鐘頭左右,可以抵達成功山屋。
15:16
成功堡一號。淹沒在冷杉與箭竹叢林中,不仔細看,還容易錯過,位於步徑5.3K處,走一段小叉路即是。一號堡結構格局與二號堡相同,不過入住的團體非常稀少,除了沒有水源之外,「阿飄」的傳聞,也讓山友考慮再三。
15:40
經過將近12個鐘頭的奮鬥,回到「成功二號堡」,B隊隊員之ㄧ的陳大哥(枝萬),先一步下山去了,他家住宜蘭,想早一天下山回家。
前去成功山屋看看今天留守人員的狀況與床位分配的情況,結果只多要了兩張床位(加昨天一張,共三張床位);原來,今天有兩位太管處的志工上來,使用了成功山屋二樓小隔間(可以睡五個人),而其他還在山屋的隊伍,也趁機擴張了兩張床位之故。
有總比沒有好,隊員們討論後,兩位成功堡的團員,移動床位去成功山屋陪今天的留守隊員,明天一早05:00,他們三位先一步出發往登山口移動,希望能夠爭取些時間,不要讓其他隊員等候太久。而犀牛六人帳還是要再搭起來,裡面睡4個人。
17:00
登宏帶著A對隊員出現在成功堡前,正好趕上吃晚餐的時間,兩位志工也加入我們晚餐的行列。晚餐有人參雞湯,是最對味的一道湯品了,穿山甲還炒了五、六道菜,不過經過一整天長途跋涉之後,團員們普遍沒有胃口。
飯後,沒有多餘的廢話,大夥隨即回成功堡躺平在自己的睡墊上,一整夜的好眠。

2010/06/20(Day3)

04:30
起床,經過一晚充份的休息與睡眠之候,大夥又是一尾活龍,準備應付回程上坡的挑戰。
SUNNTO
溫度計顯示11度。
05:05
志銘前去成功山屋找穿山甲,得知昨天睡山屋的三位伙伴,依約定在5點準時出發。
05:30
享用穿山甲所準備的豐盛早餐,感謝他這三天來替大夥準備三餐、甜湯與熱騰騰的開水。
05:53
山屋附近的溪床上,別稱「玉山糯米樹」的『玉山莢蒾』花朵正開。葉卵形或圓卵形,對生,淺的疏鋸齒緣,枝梢與葉腋密生許多小白花,花萼筒狀倒圓鐘形,花冠鐘形,5深裂,裂片卵形,呈聚繖花序,族群分布於海拔2400~3500公尺、陽光充足的開闊地,或透光性佳的台灣冷杉林、台灣鐵杉林下。
06:00
收拾完畢,志銘等到最後一個才離開,登宏先把隊伍帶上去,也希望那早先出發的3人小組能夠早一點回到登山口。
步道4.8K指標牌,往黑水塘木屋的路是先上坡再下降,箭竹林下經年累月不見陽光,步徑有些濕滑,成功山屋的公廁也立在指標牌的另一側,分成兩邊各一個。一個是鋁合金牆板、有門、有屋頂的廁所(隔成兩間),另一個就是木板圍起來的簡易野戰廁所,廁所的糞坑直通下方的濁水溪裡去。
國家公園內高山廁所的糞坑通道,似乎都有通往溪流的現象,很不可思議。有點類似,經濟部所辦理的「工業園區」,把工業園區內各家工廠的汙染物(主要是工廠排放廢水)集中,經由園區管理處的處理廠再排放;山屋旁的高山簡易廁所,也僅僅是把糞尿集中後,排往鄰近的溪床裡。山屋附近,片地黃金的現象是減少了,其實,只是把黃金集中在廁所存放而已!
06:14
回到步道4.2K附近,補拍兩天前的『水晶蘭』。水晶蘭,別稱「台灣錫杖花」,多年生寄生草本,植株呈白色透明狀,葉為白色透明鱗片狀的卵狀橢圓形,互生,莖頂抽單朵白色長鐘形小花,花萼1~3枚為長形,花瓣5枚為楔狀長橢圓形,族群分布於1500~3300公尺
06:25
下坡路段,這一段路鐵杉林造型優美,對面就是小奇萊的箭竹草原坡。
06:31
薔薇科的『毛刺懸鉤子』,多年生灌木,莖披鉤刺,羽狀複葉,互生,小葉5~11枚,橢圓形至長卵形,重鋸齒緣,花瓣5枚卵形,花萼外側披剛毛,莖頂或葉腋抽單朵綠白色花,多下垂,聚合果球形,熟果紅色,分布於海拔2500~3500公尺,族群集生於陽光充足的開闊地,或透光性佳的台灣鐵杉林、台灣冷杉林下。
06:50
回到黑水塘木屋。今天步徑的最低點,等會將是一路上坡的小奇萊,落差達450公尺。安步當車,腳步配合呼吸,緩緩上升。上坡路段,視線就落在腳尖不遠處,眼睛所看到的,又是夏季繽紛野地裡的綠色精靈,「高山野花」。
07:24
團員之一的「利芳」,已經蹲在路旁拍了起來,最近她在網路上新購了一台Panasonic DMC-LX3數位相機,正忙著摸索新相機的功能,花朵正是很棒的攝影題材。
07:27
『高山白珠樹』,屬杜鵑花科,白珠樹屬,常綠性小灌木,常見其匍匐狀生長,株高10~20公分,葉倒卵狀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鋸齒緣,互生,花期5~6月,莖頂與葉腋著生6~15朵白色略帶粉紅色小花,花萼闊鐘形,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花冠白色,壺形,呈總狀花序,果實為外披白色肉質花萼的紅色球形蒴果,果熟後,葉片轉成火紅色,分布於海拔1500~3600公尺,以中部山區為主,族群集生於陽光充足的開闊地、岩屑地、玉山箭竹草坡,或透光性佳的台灣冷杉林、台灣鐵杉林下。
同樣屬於杜鵑花科,但為馬醉木屬的『台灣馬醉木』,先前志銘容易把它與高山白珠樹搞混,同樣葉呈倒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鋸齒緣,互生,枝梢密生白花,花萼5裂,花冠壺形,呈總狀花序,分布於海拔500~3300公尺,族群集生於陽光充足的開闊地、岩屑地、玉山箭竹草坡,或透光性佳的台灣冷杉林、台灣鐵杉林、針闊葉混和林下。
兩者差別差在:馬醉木株高達一公尺以上,嫩葉為紅色,枝梢白花數量明顯比白珠樹多,花期在3~4月,果實為褐色的球形蒴果。經過幾番觀察之後,終於不再搞混了。
07:27
緊接著,相機鏡頭透過台灣鐵杉枝幹看過去,畢祿、鋸山連稜就像是一個拿著用整棵鐵杉作成雨傘的少女,等候她多年不見的「阿那達」回來看她;這畫面,讓志銘想起最近看的一本書,「後山地圖」裡的部份情節,伊娜
『台灣鐵杉』,隸屬松科,鐵杉屬,常綠性大喬木,株高可達50公尺,樹幹枝椏呈水平伸展,樹皮灰褐色,呈片狀剝落,葉扁平線形,雌雄異花同株,深黃色的球形雄花穗密集腋生於枝條,暗紅色圓型雌花毬成鱗片狀排列著生於枝梢,果實為褐色卵形或長橢圓形毬果,果鱗半圓形,闊卵形的種子具翅,果熟後,果鱗展開,種子飛散,毬果殘存於枝條上,分布在陽光充足的開闊地,常形成大面積純林。
07:31
與玉山龍膽同樣開黃花的『玉山金絲桃』,多年生草本,株高10~20公分,葉長橢圓型或卵形,全緣,對生,莖頂抽單朵黃色花,花萼5枚為長橢圓形,花瓣5枚為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分布在海拔2300~3800公尺,族群集生於陽光充足的開闊地、岩屑地、玉山圓柏矮灌叢下、玉山箭竹草坡,或透光性佳的玉山圓柏林、台灣冷杉林、台灣鐵杉林下。
07:39
補拍『玉山水苦蕒』的畫面。
07:40
步道2.5K附近,碰到一早出發的3人隊伍,加油,登山口在望了!
步道旁發現『玉山杜鵑』褐色的長圓柱形蒴果,有溝紋,先端還留有花柱遺迹。此處海拔3100公尺左右,比之昨天奇萊主山所見到的開花植株,明顯的花期已過,結成蒴果了。
07:44
『玉山抱莖籟簫』的營養葉長的碩大肥美,為開花做下準備。別名「白花香青」的玉山抱莖籟簫與「尼泊爾籟簫」同科同屬(菊科,籟簫屬),多年生草本,株高10~30公分,全株密披灰白色綿毛,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全緣,互生,葉背具白色綿毛,分布於海拔2200~3600公尺,族群集生於陽光充足的崩塌地、開闊地,或透光性佳的台灣冷杉林、台灣鐵杉林、針闊葉混和林下。
07:45
名字有的菊字的『台灣繡線菊』,其實它屬於薔薇科,繡線菊屬,多年生落葉性灌木,株高可達1~2公尺,別稱「台灣珍珠海」,葉長橢圓形至長橢圓狀卵形,互生,重鋸齒緣,葉背與枝條具毛茸,莖頂抽出許多白色或略帶粉紅色的廣圓形小花,花萼5裂為闊鐘形,花瓣5枚為圓形,呈複繖房花序,分布於海拔2000~3500公尺,族群集生於陰涼潮濕的開闊地,或透光性佳且潮濕的台灣鐵杉林、台灣冷杉林下。
07:47
正巧長在步道指標基樁2.3K旁邊的『彎果黃堇』,第一回如此近距離觀察它的生態構造,葉二回羽狀複葉,小葉羽狀裂,裂片卵形至長橢圓卵形,全緣,莖頂或葉腋抽12~20朵黃色略帶紫紅色暈的花,花朵長筒形,由4枚花瓣相疊而成,左右對稱,有距,呈總狀花序,果實為褐色的蛇身狀扭形蒴果,分布於海拔2400~3000公尺,族群集生於陽光充足的開闊地
07:49
第一次注意到她開花的『玉山胡頹子』,長綠性灌木,株高1~3公尺,葉倒卵狀長橢圓形,全緣,互生,葉背密披銀白色鱗屑,散生紅褐色鱗屑,葉腋著生2~4朵黃綠色花,花筒闊鐘形,內外均散生紅褐色鱗屑,分布於海拔2000~3200公尺,族群集生於陽光充足的開闊地,散生於透光性佳的台灣冷杉林、台灣鐵杉林下。
07:51
自古以來就是很有名的藥用植物『纈草』,別稱「吉草」,屬敗醬科,纈草屬,多年生草本,株高30~70公分,葉羽狀複葉或偶為3出複葉,小葉卵形或倒披針形,粗鋸齒緣,對生,莖頂萌發白色略帶粉紅色小花,花冠筒狀鐘形,裂片5枚為卵形,呈聚繖花序,分布於海拔2000~3600公尺,族群集生於陽光充足的開闊地,或透光性佳的台灣冷杉林、台灣鐵杉林下。纈草的根與莖為良好的神經鎮痙葯,對神經過敏、婦女神經衰弱及失眠均有療效。
08:03
『玉山毛蓮菜』,聽名字,好像是一種可以吃的菜蔬,屬菊科,毛蓮菜屬,株高30~60公分,全株密披「T字形」毛,觸摸會有黏黏的感覺,根生葉叢生,莖生葉互生,葉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疏鋸齒緣,莖頂與葉腋抽數枚淡黃色頭狀花,呈繖房花序,2~3列心形苞片披剛毛,舌狀花排列於頭狀花外圈,管狀花位於中央,數目少,分布於海拔2800~3700公尺,族群集生於陽光充足的崩塌地、開闊地、岩屑地,少數散生於玉山箭竹叢間。
途中還拍了許許多多尚不清楚名字與分類的高山野花,根據文獻記載,提到台灣高海拔野生植物群高達560種左右,其中還不包括蕨類或蕈類植物,可見被葡萄牙人稱為福爾摩沙的台灣,是一座植物的天堂。
偶而抬頭仰望遠方景色,藍天、白雲、綠山,給人一種碩大、震撼的美感;相較於植物莖幹、葉片、花朵,這種需要微觀其構造的美學修養,是心靈層次的昇華。
好了,「費花,廢話」不多說,來趕路吧!
09:04
回抵登山口。泰半的團員也都抵達了。大夥換下溼透了的登山衣,穿回平地的服裝。當了三天山野的旅人,終究要換下服裝與心境來面對繁瑣的日常生活,何日再上山來讓心情沉潛再出發,隊員們彼此探問著?
09:54
三人先鋒小組也在10點前回到了登山口,為奇萊主北峰之行畫下圓滿句點。
11:15
清境民生果園餐廳聚餐。這家餐廳是嘉義登山旅遊專用巴士「羊頭」所介紹的,他正好開接駁中巴停在松雪樓登山口。餐廳口味與霧社登山飯店不同,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就像今天在山上所認識的野花一般,隨時有新的體驗等待在前方。

參考書目
1.
臺灣的野花--高海拔篇,林文智著,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2.
高山藥用植物,邱年永著,南天書局。
3.
太魯閣國家公園縱橫行,楊文章著,國民旅遊出版社編印。
4.
綠色長城--山花抒情,上河文化編著出版,上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5.
野花圖鑑2--中高海拔篇,張永仁著,遠流。
6.
台灣的高山植物,應紹舜著,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