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頁][回首頁]


Free your mind, free your body!

[最近活動]
[自我介紹]
[裝備市場]
[山區資訊]
[我要留言]
[登山健康]
[登山準備]
[登山裝備]
[入山入園]
[心情寫真]
[報名FAQ]
[山岳新聞]
[登山糧食]
[路線規劃]
[討論區塊]

 


能高古道屯原天池段整修竣工

陳界良/仁愛報導

   
橫貫中央山脈的能高安越嶺道,為日據時代留下的警備道中最平易近人的山道,經林務局展開整修工程,屯原至天池十三公里路段已竣工,沿途高山、吊橋、草原與原始林等景觀豐富、多變,吸引中外山友前往體驗。
   
通過中央山脈主脊、聯絡南投縣仁愛鄉與花蓮縣秀林鄉的能高越嶺古道,全長約八十三公里,雖然越過海拔兩千八百公尺的能高山北鞍部,但坡度平緩,並不陡峻,是日據時代全台最受歡迎的登山健行步道,被林務局規畫為能高越嶺國家高山步道。
   
能高越嶺國家步道位於海拔一千五百至兩千八百公尺間,沿途除了多座三千公尺以上的群峰矗立外,還有高山草原、原始林、花海、溪谷、白木林與雲海等景觀,以及豐富的動植物生態。為讓民眾親近這條美麗的高山步道,林務局兩年前開始斥資展開整建工程。
   
從仁愛鄉屯原登山口至天池山莊段的步道全長十三公里多,已在去年底竣工,包括步道崩塌地整治、增設木棧道與吊橋整修等。天池山莊提供簡易住宿服務,從埔里出發、經屯原抵天池,來回廿七公里,約需兩天兩夜,即可欣賞到迷人、壯觀的天然山林景觀。
   
南投林管處指出,能高越嶺古道最先是泰雅族賽德克支族所開發,日本人為控制原住民,進而闢建為能高越嶺道,為日據時代警備道中狀況最好的一條,現今也是越嶺古道中最易親近的路線,不僅是國內山友必走之路,每年也吸引不少外籍人士前往,值得民眾探訪。

雪季時的奇萊南峰!!
 


奇萊南峰南華山(廚司登山隊)

奇萊南峰、南華山這條相當容易親近的百岳登山路線,居然也有拒人於千里之外,不把她溫柔婉約、草岸迷人風光顯現的一面!
主要原因在於能高越嶺道一次比一次還要難行,每逢強降雨就造成古道程度不一的坍方或土石流,徒增山友行進的困難度;而山區經常性、無預警的降水,也替這條平易近人的高山路線投下不定時的震撼彈。
去年,20091114~15日,奇萊南峰南華山行,第一天風和日麗;沒想到,傍晚開始風雲變色,下起滂沱大雨,隔天於天池山莊旁廣場露營區的帳棚中睡到自然醒,撤退下山。
緊接著,20091117~22日,為期六天的能高安東軍縱走活動,活動的前兩天1718日,天氣狀況依然是陰偶陣雨,什麼都霧茫茫,當然也沒有去爬這兩座山。
農曆春節,2010219~20日,選擇來此登山過新年,219日單日合歡山地區,降下今年有紀錄以來70公分的雪量,能高越嶺道10K以上也都白雪藹藹一片,天池山莊附近也有30公分以上的積雪,前往天池步徑兩側的箭竹叢被厚厚的積雪覆蓋,步道阻隔、無法安全通行,那次也悻悻然的撤退。強降水還造成屯原登山口、能高越嶺道6K附近土石流,幸賴天池山莊莊主李正一、李清雄兄弟與同行的泰雅族山青帶著鏟子把土石耙開,山友才能順利行走。
2010
410~11日,住在台東的山友(大刁的軍中同事)參加了這一梯次的奇萊南峰南華山活動,活動是順利把全程走完了,但受到第二天霧茫茫天氣影響,依然是沒有展望,沒留下美美的照片。
2010
57~9日一趟奇萊連峰之行,活動最初兩天也是煙雨濛濛,以奇萊為名的山峰,僅登上一座奇萊主山,奇萊南峰、南華山的完整面貌依然不得見,更別提大夥是如何通過卡羅樓斷崖區的了。
緊跟著2010529~30日奇萊南峰南華山活動,受到梅雨鋒面的影響,根本連出發都沒有出發,就胎死腹中。
直到這一次

2010/06/25(Day0)

晚上十點抵達春陽溫泉山莊民宿check in,民宿辦公室的電視正好在轉播2010年世足賽,大夥圍在電視機前觀看比賽,泡茶、聊天、喝威士忌、吃零食,到晚上12點才依依不捨的就寢。
大夥平常在平地,普遍沒有早睡的習慣,剛進入山區時差還沒有調整過來,硬要上床睡覺,也是翻來翻去;索性,趁這個難得大夥齊聚ㄧ堂的機會,聊聊天,舒緩即將登山的緊張情緒。

2010/06/26(Day1)

前往奇萊南峰南華山最便捷的一條途徑,就是經由能高越嶺道西段的屯原登山口進入。
觀看底下節選自「台灣山林悠遊網」的資料之後,當可對越嶺道的由來有初步的概念。
========================================
能高越嶺古道:
西起霧社,沿著塔羅灣溪(濁水溪源頭之一)上行、越過南投縣與花蓮縣交界的中央山脈能高鞍部,而後下木瓜溪抵達花蓮,全長約83公里,是早期往來台灣東西部的捷徑,為日人警備道中最寬闊、平穩的一條,如今也成為橫貫越嶺古道中相當熱門及大眾化的一條路線。步道沿線可見標高3262公尺的能高山,日據時期因山名有個「高」字而與玉山(新高山)、雪山(次高山)合稱「台灣三高」。
古道最早是由泰雅族的大支族賽德克人巴雷巴奧群所開發的,他們在偶然的狩獵中,發現東部地區一片曠野可居住,於是部份族人開始遷徙定居,爾後並往來於埔里與花蓮之間,和花蓮的阿美族人交易貨品,成為稱職的山地商人。
日據時期,日人為了控制原住民行動,於1917年以能高越嶺古道為基礎,闢建了能高越嶺道。民國39年台電公司拓建人行道,架設了127座巨型鐵塔,並在每隔10公里的地點建立保線所,當時被譽為「電力的萬里長城」。步道上現存的人文遺址包括有檜林保線所、雲海保線所、能高中心碑、銅門發電廠、見返隧道等。
能高越嶺古道海拔介於1689公尺~3263公尺之間,擁有不同層次的植物林相分布,植物生態由高山寒原生態系、針葉林生態系至針闊葉林混生生態系,植物種類大致為玉山箭竹群落、高山杜鵑、台灣冷杉、台灣鐵杉、紅檜、殼斗科及樟科植物等。動物資源有山羌、台灣野豬、台灣獼猴、松鼠、大赤鼯鼠、白面鼯鼠、石虎、華南鼬鼠等。
========================================
05:00
廬山春陽溫泉山莊,起床。清晨的陽光透過寢室的毛玻璃射進來,和煦的照在棉被上,一掃昨天陰雨綿綿的態勢,宣告今年的梅雨季正式結束,從現在起,典型的夏季午後雷陣雨將接管台灣天空,直到第一道大陸冷氣團南下。
06:00
山莊裡吃早餐。團員之一的鄭又瑋,一早開車從台中趕來山莊要與大夥會合,全體隊員再一同上屯原登山口。經過電話聯絡之後,確認他在7點之前無法趕到,團員們討論的結果,我們先往登山口出發,又瑋自行開車到登山口與大夥碰頭。又瑋屬於「台南市青年創業協會」(簡稱南市青創會)的一員,本次南市青創會共有12位會員參加本梯次奇萊南峰南華山的登山活動,主辦人是李豐丞,也是廚司登山隊的基本山友。
06:50
從山莊出發前往屯原登山口。車輛行駛至「台14」線至94K處,注意切勿再直行,直行是「投85」線,要立刻右轉,開至台1499K,續接水泥產業路,連續3公里髮夾彎後,再行一公里的泥土路,至屯原登山口。
07:40
昨天的雨勢讓登山口前最後一公里的道路泥濘不堪,如果不是四輪傳動車容易輪胎打滑、跑不上來。我們車隊(3部四輪傳動車)後面跟著一部由「捷克」來的老外山友所駕駛的低底盤車輛,在此無法上坡,車隊的最後一部車就停下來,請他們兩位把車停在路旁停好,坐我們的車上登山口。
以簡單的英文交談後得知,他們在網路上看過一位英國人的部落格,內容寫到台灣有座山,名叫「奇萊南峰」,滿山淺竹、景色迷人,他們兩位看著、看著,就相約飛來台灣爬這座山(原來老外登山資訊是來自老外,那最初是哪個老外從哪裡得到資訊哩,好奇!)
07:48
登山口停車場旁的一塊空地有工程人員搭起的簡易帆布篷與施工車輛,堆滿了細竹竿與乾稻草,後來才知道是能高越嶺道5~6K大崩壁進行邊坡固定用的。
07:52
登山口拍團照。現場有林務局架設「能高越嶺道的歷史沿革」、「能高越嶺道的環境資源特色」解說牌(林務局在越嶺道上立有許多解說牌,讓行經此路的山友,除了用雙腳力行之餘,腦袋瓜子還能有滿滿的文字訊息)
電話聯絡又瑋,他無法在8點開車趕到登山口,大夥決議先行慢慢出發,又瑋自行趕上,再隨時電話聯絡位置。兩位捷克來的老外,腳步飛快的從登山口進入古道,可惜沒拍下他們的身影。
========================================
解說牌文字說明『能高越嶺道的歷史沿革』:(志銘增補)
能高越嶺道橫跨能高與奇萊山系間的中央山脈東西兩側,原是泰雅原住民賽德克亞族遷徒及交通貿易的社路。日治時代中期(1914年),爆發「太魯閣征伐戰役」,能高越嶺成為日本東西部隊攻擊太魯閣群的主要路線之一。其後日人為達到控制山地的目的,於1917年正式興築警備道,1918年完成後,命名為「初音奇萊橫斷道路」(為能高越嶺東段的舊道)。
1925
年,鑒於舊道東段道路所經過的山區海拔太高,冬季經常積雪、難以通行,當時的花蓮港廳和南投廳乃重新興築越嶺道全線,成為現今之能高越嶺道(完成後總里程數為76.8公里)。完工後,當時警務局在步道上設置多處駐在所,並指定了5個宿泊所,包括屯原駐在所、尾上駐在所(今雲海保線所)、能高駐在所(今天池山莊)、東能高駐在所(今檜林保線所)及坂邊駐在所(今磐石保線所)等,除了配置警力,亦提供登山者宿泊設施,其中尤以檜木建造而成的能高駐在所最負盛名,有「能高檜木御殿」之稱。二次大戰後,台灣電力公司興建東西向輸電工程(1950-1953年),亦大致利用能高越嶺道配置輸電線路,完成台灣東西輸電之創舉,並於能高鞍部立有光被八表碑文以茲紀念。
整條古道貫穿台灣中央山脈的中部地帶,步道中點位於能高山北峰(南華山)與能高山間的鞍部上,其重要性,除了是西半部濁水溪與東半部木瓜溪的分水嶺外,也是台灣地理氣候區上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之分界。
近年來,古道在林務局與台電編列預算逐年整修相關路面、棧道與吊橋後,已是12條國家步道中最具代表性的高山步道,加上越嶺道步徑起伏平緩,還有一棟維護完善的天池山莊作為登山的前進基地營,不管是往北走奇萊南峰與南華山這兩座平易近人的百岳名峰,或是往南走能高安東軍這一條美麗高山湖泊的縱走路線,能高越嶺道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交通,而豐富的人文、歷史遺蹟也讓古道本身成為一條極為熱門的登高路線,東來西往,旅人絡繹於途。
========================================
08:00
從登山口0K0.8K這一段路程屬於屯原登山口崩塌區,這裡的崩塌地形曾經奪走許多條山友寶貴的性命,尤其是正下著大雨,山頂的土石滾滾而下,更容易造成危害。這裡原本也有兩座台電吊橋,2004年的颱風造成土石崩塌,連帶也把吊橋沖到山腳下的塔羅灣溪中,步徑上僅剩下水泥橋墩,供往來行旅懷想以前古道好走的時光。
08:09
菊科的『台灣馬蘭』首先入鏡,多年生草本植物,葉有基生葉與莖生葉兩型,莖生葉狹披針形,疏鋸齒緣,互生,葉基明顯具短柄,兩面中肋披短粗毛,頭花之邊花雌性、白色,心花兩性、黃色,成圓錐狀繖房花序排列。分布於海拔1000~3000公尺,族群集生於透光佳、冷涼潮濕的開闊地、台灣冷杉林、台灣鐵杉林、針闊葉混合林下。
08:13
照片顯示這裡也是土石流災害區(大約在0.5K附近)。昨天的雨勢,讓這裡變成一條高山小河,所幸水量不大,沒有土石流的危害,團員還高興的把毛巾放在溪水中沾濕,拿來擦汗。
水大、水小是兩樣情!
莊主(李清雄)騎著野狼125機車運送糧食與補給品進來,臉上堆滿笑容,能高越嶺道的路況對他們而言應該是家常便飯才是!要讓志銘騎機車奔馳在這古道上,門都沒有!
這條小支流過後直到雲海保線所就沒有比較危險的路況出現,團員們行進速度也明顯加快許多。
08:18
古道上一株闊葉樹斜插在山腰上,似乎在述說著它受到風雨不平等的對待。不過對於過往的旅人,這枝幹一榮一枯的景象,正是這條古道最貼切的對照。
偶而往南邊眺望,安達山(H2339)、馬海僕富士山(H2617),甚至更遠的干卓萬山(H3284),綠綠的山形對映白白的雲朵。
08:52
接近步道2K的地方,現場有限高2.5m的鐵柵欄設施、兩面解說牌(「台電輸電線路與興築簡史」、「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與台電電塔。
========================================
解說牌文字說明『台電輸電線路與興築簡史』:
能高越嶺道對於台灣東西向輸電建設有著功不可沒的影響。早在日治時期,日人即著手在東西向輸電線路工程,但因二次大戰中斷。直到民國39年,台電為了將台灣東部充足的電力供給至西部地區,於是沿著能高越嶺道興建步道,進行東西電路高壓工程。路線由銅門至霧社共架設327座巨型電塔,期間每隔10公里設置一處保線所(以越嶺道原有駐在所為基礎),以便利維護管理。此創舉在當時被譽為「電力的萬里長城」,促使電路運輸跨越了台灣屋脊中央山脈的阻隔,對於台灣的經濟發展有重大的貢獻。
========================================
09:05
2K基樁沒多遠,步道上『台灣百合』花朵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然全開,替夏季花季拉開序幕。台灣百合,多年生球莖草本,葉線狀披針形,全緣,互生,莖頂開1~2朵白色外具暗紫色條紋的花,花被6枚,倒披針形或舌形,花冠漏斗型,分布於濱海至海拔3500公尺,陽光充足的開闊地。
09:33
4K基樁,第三座台電吊橋(之前兩座已經躺在塔羅灣溪中)就出現了,西側水泥橋墩基座上有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架設的「能高越嶺行人紀錄站」,計算每日通過的行旅人數。
整座橋隱身在濃密的中海拔針闊葉混何林中,橋墩上明明寫著「每次限制五人通行」,但實際上志銘曾看過不下數次,橋面上同時有10位以上山友行走其上,這僅限五人通行的告示牌,也是寫來看的。
09:40
福雲宮(大約在4.2K的位置),廟內供奉土地公,雙手合什,祈求這次行旅的平安。
山區裡的許多地方都設有土地公廟,這裡的土地公廟應該是當初台電工程人員為了施工順利與心靈寄託所設立的,廟裡的神桌上,還有山友所放的糖果、餅乾、飲料與零錢。
09:42
抵達雲海保線所(H2360)。保線所門前立有兩張解說牌,「能高越嶺道與泰雅族抗日戰役」、「雲海保線所的歷史沿革」。閱讀這兩張解說牌,讓人了解到古道的由來與進程,解說牌上提到的泰雅族,現今也已經更名為「太魯閣族」(太魯閣戰役)與「賽德克族」(霧社事件)
========================================

解說牌文字說明『能高越嶺道與泰雅族抗日戰役』:
日治初期,日人以開採平地丘陵漢民族之樟腦與森林等資源為主,其後隨著平地資源的砍伐殆盡,便往高海拔山區,逐步吞食原住民的生活領域。1907年,理蕃總督「佐久間左馬太」開始推行五年理蕃計劃,以測量地形、開闢道路為由,鎮壓據守天險卻不斷抵抗日人統治的原住民。其中以1914年的「太魯閣征伐戰」之衝突最為慘烈,日軍曾分從霧社與銅門出發,夾擊能高越嶺道東段的泰雅族部落,歷經3個月激戰,日人控制局勢,並對原住民展開搜繳槍枝彈藥的行動,使其歸順。而能高越嶺道,即為太魯閣征伐戰役後,為掌控原住民而開鑿的理蕃道路。
此事件後,原住民對日人的欺壓積怨益深,終於1930年,爆發了著名的霧社事件。當時馬海僕社頭目莫那魯道(Mona Rudao),率領霧社地區的泰雅族人,趁日人在霧社公校舉辦聯合運動會時,一舉殲滅參與的官員、警察,並燒毀能高越嶺段西側所有的駐在所,切斷其所有聯絡系統。然原住民終不敵日人槍砲及空中優勢武力,最後退至馬海僕溪中游的岩窟中集體自盡,結束了一場悲壯的泰雅族抗日事件。
========================================
========================================

解說牌文字說明『雲海保線所的歷史沿革』:
霧社事件中,能高越嶺道西段上的駐在所,除了霧社分室和馬海濮駐在所之外,其餘均被泰雅族抗軍所焚毀,其中包括櫻、赫哥、博阿倫、屯原、尾上、能高等駐在所。事件結束後,日警重建越嶺道上的駐在所,且為加強管制,又增建了富士見和松原兩駐在所。其中尾上駐在所,重建後的位置移至舊址西邊約
1公里的尾上山稜線上,即現今雲海保線所的位置。光復後,隨著山地警備事務的解除與台電東西向輸電線路的興建,而更名為雲海保線所,並肩負線路維修與保養工作迄今。
========================================
保線所附近空地上種植了許多原本不屬於山區的植物,諸如:孤挺花、蘋果樹等等,有時還種高麗菜,讓駐紮在這裡的工程人員也能享用水果與菜蔬。
電話聯絡又瑋,他已經從登山口進來了,不過與大夥還有一個小時路程。
10:10
短暫休息之後,繼續前進。
10:22
4.5K基樁不久就遇到崩塌路段,原古道已經臣服在颱風的淫威之下滾落到底下的溪床中,取而代之的是一段高繞路線。
猶記的今年農曆新年來走之時,高繞路段還會下降通過第四座台電吊橋。如今這座吊橋也成了名符其實的「危橋」,禁止通行;高繞路線繼續高繞,通過吊橋上方,目前林務局在這一區域發包請廠商利用竹子與乾稻草桿作邊坡固定工程。施工人員也在現場搭起簡易帆布工寮當成臨時施工與休息所。
10:33
穿過一小段沒有崩塌的闊葉林路段,緊接著6K大崩壁就等在眼前。灰黑色、猙獰而且破碎的頁岩、黏板岩,從尾上山(H2652)稜線崩塌直下塔羅灣溪床,成45度的斷面。
往來於能高越嶺道的山友,在崩塌路段上面「走」出一條明顯的步徑,但鬆軟的步徑還是經不起山友們用力的踩踏,況且步徑上還有兩條小溪流,隨時在破壞步徑的完整性,連莊主的機車也利用兩邊接駁方式,停在剛才的闊葉林路段旁。崩壁過完,路旁有一塊「能高越嶺道的地質特色」解說牌,看一看就能夠知道,為何這一條古道崩塌的這般厲害!
========================================
解說牌文字說明『能高越嶺道的地質特色』:
能高越嶺道的地質岩性豐富多樣,大致可以中央山脈稜線區分為東西兩段不同的地質岩性。步道西半部多為板岩、變質砂岩和板岩薄互層,偶而夾有厚層變質砂岩,是結構較脆弱的節理,容易產生崩塌狀況,因此行走其間應特別小心;東半部除了五甲崩山、天長斷崖位於斷層帶上,因而崩塌狀況較為頻繁外,相對而言地質結構較為穩定,主要以白楊片岩為主,岩性為變質綠色片岩、石英岩等。

========================================
10:44
過完6K大崩壁,『小白頭翁』以碩大的白色花朵,在古道上歡迎勇士們的到來。「三花雙瓶梅」又名小白頭翁,根生葉叢生,3出或羽狀複葉,小葉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4~5淺裂,葉背灰白色,莖生葉呈總苞狀,鋸齒緣,對生,莖頂開2~7朵白色或淡黃紫色球形花,花萼5枚為花瓣狀,呈繖房花序,分布於海拔1000~3700公尺,陽光充足且潮濕的台灣冷杉林、台灣鐵杉林、針闊葉混合林下。
6K
崩壁過後一路到10K新增崩壁前,步徑寬敞好走,當初日本人修築這條古道有其軍事用途,路寬3尺以上,除了供人員行走外,還能夠行進砲車。
11:24
『阿里山鼠尾草』,多年生草本,根生葉,葉倒卵形或長橢圓形,一回羽狀複葉,鋸齒緣,莖頂開10~15朵淡紫色花,花冠鐘狀筒形,2唇裂,以聚繖花序排列,再組合成總狀花序,分布於海拔1700~3200公尺,透光性佳且潮濕的台灣冷杉林、台灣鐵杉林、針闊葉混合林下。
相隔不到一分鐘,鼠尾草白色花朵也相繼出現,可見它花色的變化也相當繁複,若不從它的葉片、花朵、花序來辨認,很容易把它認為是另外一種植物。
11:28
薔薇科的『刺萼寒梅』現身,白色花朵的5枚花瓣減損不完整,單葉心型有毛刺很類似玉山懸鉤子的葉子。匍匐生長在台灣冷杉林、台灣鐵杉林或溪澗旁的潮濕地。
13:05
虎耳草科冬枯型多年生草本的『落新婦』生長在步道兩側。落新婦在古代即是一種中藥材,莖披柔毛,葉具長柄,二至三回羽狀複葉,小葉卵形至長卵形,雙重鋸齒緣,莖頂開白色小花,花瓣5枚,匙形或倒披針形,圓錐花序。
13:13
來到10K新崩壁。這崩壁分成兩段,全長約80公尺,前一段步徑緊貼大峭壁,步徑狹窄,上頭還覆蓋了一層碎石,小心行走不難;後一段是個長約10公尺的活動崩壁,如遇下雨,上頭石土崩落無法通行,沒有雨的時候,莊主利用土鏟在崩壁上挖出步階,方便來往的山友行走。這個新增崩壁應該是能高越嶺道西段最危險的一處了,如果連續的下雨,造成上頭土石流,那基本上是無法通行的。
13:16
新崩壁過完,緊接著是一段被山頂落石完全毀壞的木棧橋,木棧橋不復見,只剩下兩側水泥橋墩,相距大約8公尺。步徑由木棧橋下方走過,同樣的,莊主也是用土鏟挖出一個一個的步階供山友行走。下雨的時候同樣有土石流的危害,無法通行。
13:21
多年生直立草本的『紫花鳳仙花』也出現在步道上。莖多汁,葉橢圓形至披針狀橢圓形,鋸齒緣,花瓣3枚,洋紅、粉紅或白色,內側具黃色斑紋與紅點,萼片3枚,中央下方者瓣化形成末端具蜜腺的彎鉤狀花距,花多單生於葉腋,分布於中海拔山區的特有種植物,生長在陰涼潮濕的台灣冷杉林、台灣鐵杉林、針闊葉混合林下。紫花鳳仙花是台灣3種原生鳳仙花中分布最廣、花色變化最大、花期最長、適應力也最好的一種。在日照比較強的山徑邊坡成大片群落。
13:22
茜草科,豬殃殃屬的『刺果豬殃殃』就長在陰涼潮濕的開闊林道上。多年生草本,株高15~25公分,葉倒披針形至長橢圓形,疏鋸齒緣,4~6枚輪生,莖頂與葉腋抽苔白色筒狀小花,花期4~6月份,花萼筒狀,表面具鉤毛,花冠輻形,4裂,裂片卵形,呈聚繖花序,分布於海拔2400~3400公尺。
能高越嶺道從10K到天池山莊的13K短短三公里步道,沿途許多夏季野花盛開,志銘僅就能夠辨認的野花稍加介紹,寫的不對,還望指正。10K過後,沿途植披以箭竹、鐵杉為主,視野開闊。
13:27
『黃堇』,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呈棕褐色,一至二回羽狀複葉,葉片卵形,淺裂緣,葉柄棕褐色,莖頂或葉腋黃色花朵,花冠筒狀,由4枚花瓣相疊而成,呈總狀花序,分布於海拔2400~3000公尺、陽光充足的開闊地。
13:28
拍花、拍草,來到了擁有眾多「負離子」的瀑布旁邊,夾帶陰離子的瀑水飛洩流下,與身體內陳積已久的污濁正離子進行交換,協助人體達到淨化血液、活化細胞、增強抵抗力及消除疲勞等功效。鼻子吸一吸瀑布附近充滿細小水滴的空氣,果然有解說牌上提到的效果。
13:31
玄參科,馬先蒿屬的『玉山蒿草』,就長在離瀑布不遠處。多年生草本,全株披白柔毛,葉狹長橢圓形,一回羽裂,裂片長橢圓形,葉片2~4枚輪生,鋸齒緣,莖頂開淡紫色小花,花萼筒狀,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2唇裂,上唇盔狀,下唇3裂,成穗狀花序,分布於海拔2500~3500公尺、陽光充足且潮濕的玉山箭竹草坡,或透光性佳的玉山圓柏林、台灣冷杉林、台灣鐵杉林下。
13:32
五月底、六月份的連續降雨,讓『水晶蘭』在台灣高海拔地區到處冒出來,能高越嶺道上又再度碰頭。
14:00
步徑右側就是溪水切割出來的巨大峽谷,約有兩百米深,塔羅灣溪水源頭經由三疊瀑布傾洩而下,也在步徑下方造成一道又高又壯觀的瀑布。瀑布的上方依稀可見天池山莊白色屋頂的身影。
步徑左側是深堀山(H3311)稜脈的延伸,海拔高度已在H2800公尺左右,雲霧飄蕩在稜脊之間,鐵杉樹佔據了整面邊坡,榮枯互見,見證越嶺道百年的風風雨雨。
14:06
通過第五座台電吊橋。吊橋旁是一整面由巨石堆砌起來的瀑布牆,平常水量小的時候,並不覺得這面瀑布牆有何可觀之處;一但下起大雨,瀑水如洪水猛獸般噴打橋面,讓人走的心驚膽顫。
14:11
『高山通泉草』也映入眼簾,是台灣夏季高山野花的代表,在許多山區都能見到,諸如:奇萊主山、玉山步道等。
14:13
行經第六座台電吊橋。這座吊橋有個特別的名字,「三德吊橋」,是台灣最高海拔的吊橋。吊橋旁,海拔H2800公尺的「能高瀑步」,是台灣海拔高度屬一、屬二的瀑布,瀑布位於塔羅灣溪上游,上下垂直落差達200公尺,分成三段自深堀山鞍部缺口傾瀉而下,故又名「三疊瀑布」。每年雨季(夏秋兩季),總是替三疊瀑布灌注豐沛水量,瀑水以千軍萬馬之姿傾洩而下,氣勢磅礡。
14:18
抵達13K三叉路口,左往奇萊南峰(3.0K),右下往光被八表(2.6K),右下再百來公尺就是天池山莊。
14:19
經過六小時與林道搏感情之後,抵達今晚的住宿地點「天池山莊」(H2860)。山莊外頭的空地上紮滿了大大小小顏色鮮豔的帳篷,今晚將是熱鬧的一晚。山莊門前立有解說牌,說明天池山莊的由來。
========================================
解說牌文字說明『天池山莊的歷史沿革』:
現有的天池山莊曾有過多次的歷史變遷,它在能在越嶺道興建完成初期,原本是一幢日式建造的房屋,由於外觀美麗且設施齊全,曾有「能高檜木御殿」之稱;當時日人在此配置警力,執行駐在所任務,並且接待當時為了政治、軍事目的,密集視察此區的高階將領,但隨後焚毀於1930年泰雅族人所發動的霧社事件中。 1931年日人重建檜木屋舍於原址,形制於尾上駐在所(雲海保線所)相同。光復後,因應台電東西向輸電線路需求,沿用天池保線所,除供保線維修人員住宿外,亦開放給登山者使用。民國75年又遭焚毀,現在的天池山莊,為民國82年重建完成,由林務局管理,於山莊左右兩側,可依稀見到舊時駐在所的屋基遺址。
========================================
到了山莊,卻不見兩位捷克籍的老外,料想他們已經先一步上奇萊南峰或是前往「光被八表」。莊主已經為大夥準備了熱開水與薑母茶飲用,晚餐預計五點半吃,補充完水份之後,依計畫於下午3點前往光被八表一遊。
14:22
廁所旁邊空地上,外來種植物「法國菊」也在台灣高山野地盡情綻放。多年生草本,根生葉匙形,莖生葉長披針形,鈍鋸齒緣,互生,花期5~9月份,莖頂開單朵白色頭狀花,白色舌狀花排列於外圈,黃色管狀花位於內圈,分布於海拔2000~3900公尺的向陽開闊地。
14:30
豐丞把他辛辛苦苦背上來的12200C.C.Suntory威士忌一字排開,與他們南市青創會會旗、會員來個大合照。
15:00
出發前往光被八表,才剛走沒多遠,天空陰陰霧霧的,還飄些小雨絲,大夥提不起勁前往,最後有幾位隊員自行前往光被八表拍照,叮嚀他們要在下午五點半之前趕回來吃晚餐。
16:00
後面隊伍陸續進駐天池山莊或營地,台北野訓的嚮導「泥鰍」提到我們的隊員又瑋的狀況,說到:又瑋的登山鞋走到雲海保線所時鞋底脫膠,經由他幫忙綁繩子固定後,再繼續向前推進,不過到了6K崩壁,脫膠的鞋底無法負荷,向又瑋說Bye-Bye,在沒有鞋底的鞋子陪伴下,又瑋打道下山,要泥鰍上來天池山莊向我們說一聲。
確定要減少一位隊員,趕緊向鄭小姐說明。
17:30
今晚有百多人在山莊裡吃飯,在桌子只有兩張的情況下,大夥分批吃飯。
飯後7點鐘,莊主依例拿著一把吉他高歌數曲,與山莊裡的山友們同樂,唱著唱著,大夥繞著山莊裡的兩張大木桌跳起舞來,安可聲不斷,直到八點過後才熄燈就寢。
晚上十點起來上廁所,屋外煙消雲散,夜空星斗高掛,明天一早將是個大晴天。

2010/06/27(Day2)

03:30
吃過莊主準備的豐盛稀飯當早餐後,大夥點著頭燈摸黑出發,希望趕的上在奇萊南峰三角點看日出。
從能高越嶺道13K到天池步徑距離是1.0K,天池到奇萊南峰步徑距離是2.0K,天池到南華山步徑距離是1.4K
03:32
走到13K岔路口,右轉上天池,步徑在箭竹林、鐵杉林中呈之字型緩上,中間有幾段木階梯,林下也有一組林務局架設的行人紀錄站,出箭竹林,林相由鐵杉轉成冷杉,表示天池(H3100)近了。
04:10
天池目前有水,四周是一片開闊的平地,左往奇萊南峰,右往南華山,取左沿著箭竹草原步徑前進,先是經過矮箭竹灌叢,再穿越冷杉林,林下箭竹高密。
04:20
抵岔路口,直行往奇萊裡山、奇萊主峰,左往奇萊南峰。取左下至塔羅灣溪底,再之字型陡上,之字型陡上路也有山友硬是把它截彎取直,要走哪一條,任君挑選。當然上坡時要走比較省力費時的之字型坡道,才比較不容易喘。
04:48
經過半小時與心臟、呼吸系統折衝的結果,身處在南峰大箭竹草原坡上,離三角點已然不遠,雲朵與山巒雖是青黑一片,天空底層已經泛白,天快亮了!
05:00
奇萊南峰,H3358,編號1469二等三角點,百岳No.41,山型圓潤寬廣,十崇排名第七,展望佳,南邊能高山、能高南峰、干卓萬山,北邊奇萊連峰都顯得近在咫尺。基點下方30公尺平緩處,有日據時期軍營與國民政府時期的氣象站遺址,軍營遺址旁,堆了幾座類似藏胞祈福的小石塔。在此等候日出。
05:10
日出了。月亮掛在西邊天上,人們站在南峰頂上,雲彩舞在山頭四周,氣溫凍在颯颯風中。
05:20
冷的受不了,匆匆拍了幾張照片後,原路返回天池。隨著海拔高度下降,太陽高昇,氣溫也和煦了起來。雲彩在群山之間飄流著,造成能高山與南華山之間鞍部的雲瀑景觀,也造就了觀音圈的奇觀,可惜數位相機無法好好捕捉這一刻。
06:25
回到天池,續往南華山前進,步徑先是矮箭竹草原平緩山腰路,隨後經過一片冷杉林,林下箭竹高密,前幾天的雨讓林下步徑積水泥濘,每個人的登山鞋都沾了不少南華山的特產泥土,出冷杉林有兩條路,左邊有腰繞路不取,右轉循稜線上登。
07:14抵南華山(H3184),又稱能高山北峰,編號5942三等三角點,百岳No.75
07:20
山區的雲層漸多漸厚,顯然下午的午後雷陣雨是勢不能免的,拍完照後,趕緊下山。
海拔從天池以上的路段,夏季高山野花不多見,主要植披以冷杉林與箭竹草原為主,偶而幾株紅毛杜鵑長在箭竹灌叢中,當然這個行程還是以奇萊南峰、南華山本身的山形才是重點。
07:54
回到天池岔路口,繼續往天池山莊推進。
08:04
拍到『阿里山龍膽』鮮藍色管狀鐘形花,花名雖然冠上「阿里山」三個字,但應該沒有人會在阿里山地區發現這種花的蹤跡。
08:10
天池到天池山莊這短短一公里路段,許多人上來時匆匆走過,下去時也匆匆走過,其實四周風景也相當有看頭。冷杉、鐵杉、箭竹、深掘山、南華山隨侍在側,稍稍放緩腳步,享受這難得的悠閒時光,植披所釋放出來的負離子芬多精滿佈在這一公里的步道內,多吸個幾口,讓肺有機會進行廢氣交換。
08:25
返抵天池山莊,莊主還準備了熱騰騰的麵給大夥吃,好應付待會的13公里越嶺道。
09:40
離開山莊。
09:45
行經三德吊橋。三疊瀑布在不同時間有不同的面貌展現,不變的是它那200公尺落差壯觀的身影。
09:52
行經第五座台電吊橋。
10:19
行經負離子瀑布旁。
11:26
拍到菊科『刀傷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生葉革質,橢圓形至倒披針形,近似全緣或不規則鈍粗鋸齒緣或羽狀裂,莖頂開黃色頭花,外圈舌狀花不超過12(),成繖形花序,廣泛分布於平地至中海拔山區,生長在路旁、山路邊坡、河岸、海岸等陽光充足的開闊地。
11:53
行經6K崩壁。
12:01
莊主也揹著20公斤裝空瓦斯桶從天池山莊出來,連忙讓路讓他通過。
13:07
路上碰到工程人員開著鐵牛車運送乾稻桿進來。這個邊坡固定工程,將持續一段時間,近期進入能高越嶺道的山友都能見到他們身影。
13:55
屯原登山口,結束兩天來步行的旅程。
15:00
開車回到春陽溫泉民宿,民宿老闆告知,兩位捷克籍山友昨天晚上10點返抵民宿,原來他們當天往返,難怪這兩天來都沒有見著他們。
登宏與其他團員則下去霧社吃飯,再開車回台南。
15:30
下起午後雷陣雨來,志銘在民宿簡單盥洗之後,將驅車前往武陵農場,參加628~30日雪山主東峰的活動。
 

海拔2360公尺的雲海保線所!!(2009/11/14)

能高越嶺道6K崩壁景觀!! (2009/11/14)

大雪覆蓋的引擎!!(2010/02/20)

行走古道上!!(2010/02/20)

天池山莊前團員合影!!(2010/02/20)

能高越嶺道6K大崩壁!!(2010/02/20)

鐵杉與瀑布!!(2010/02/20)

能高越嶺道三疊吊橋!!(2010/02/20)

能高越嶺道10K附近新增加的崩塌!!(2010/06/26)

奇萊南峰步道上看南華山!!(2010/06/27)

越嶺道崩塌地現正進行邊坡整治!!(2010/06/26)

奇萊南峰等待日出!!(2010/06/27)

天池山莊整建中,搬運車進進出出!!(2011/03/05)

能高越嶺道6K崩壁也整修成寬闊道路!!(2011/03/05)

天池山莊營地,帳篷小巷!!(2011/03/05)

台14線96K道路崩塌,影響行車!!(2011/03/06)

奇萊南峰山頂賞日出!!(2011/11/06)

塔羅灣溪營地!!(2011/11/06)

天池營地!!(2011/11/06)

南華山看能高!!(2011/11/06)

10K崩壁看能高卡賀爾!!(2011/11/06)

天池山莊的黃昏!!(2010/11/16)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