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健康][回首頁]
Healthy Body Comes From Healthy Exercise!

膝蓋不膝蓋了!

請問一下,各路登山高手,爬坡和下坡時要怎樣走才能保護自己的膝蓋比較不會受傷,下坡用跑跳的速度快,不用持續出力,但很容易受傷,登山杖上一期的台灣山岳有介紹 
當然是慢慢走
...切記用跑或跳的...當妳重裝跑跳...那股壓在膝蓋和脊椎上的力量可不是開玩笑的
爬坡就比較沒差
...我都是上坡比下坡快...^^

登山杖是個不錯的選擇.還可以分擔掉背包的重量.要看路況決定
《健康傳真》訓練四頭肌 使膝蓋穩固
關心銀髮族 膝關節退化的「免開刀」療法
【膝蓋保健】當膝關節避震器器壞掉
做運動預防關節炎
下樓壓力大 關節炎患者不宜
 

標題

內文

登山杖是個不錯的選擇.還可以分擔掉背包的重量.要看路況決定

一般登山小徑,上坡時比較沒有膝蓋問題。會覺得膝蓋痛一般都是膝蓋上面的「筋」不夠力產生的。這問題除了加強訓練之外,別無他法。訓練方式:爬比較陡的台階時,盡量放慢爬。如果不夠陡,可以兩個台階當一部慢慢爬,盡量將腳盤放平的爬。登山小徑下坡時,如果路旁有樹幹,可以邊走邊抓樹幹下山。跨幅落差大的地方,盡量分解成幾步來走。最重要的是:腳跟要壓穩。石階步道下坡時,可以外八或內八步伐下坡,可以減低膝蓋衝擊力。遇到比較濕滑的台階,千萬不要逆腳尾,很容易出狀況,膝蓋受力也很強。除此之外,穿一雙抓地力好的鞋子可以增加身體穩地度,也是保護膝蓋的方法之一。另登山小徑之突出石塊盡量不要踩,減低出垂機率,以免扭傷或滑步角度不對傷害膝蓋或韌帶。膝蓋戴上套肘也可以保護,只是長時間使用容易造成皮膚摩擦過渡流湯。除了登山杖,練腳力,注意步速外,我都是使用護膝,或多或少都有效果,缺點是熱而且可能長疹子會癢!我個人是習慣在下坡的時候走之字形,不管路多窄,這樣一方面下坡速度不會太快,對於膝蓋也不會傷害太大,積極一點的方法是鍛鍊你大腿的四頭肌,游泳、騎腳踏車 or 上健身房(有那種加強四頭肌的器材)都是不錯的運動,在家的話也可以去買那種重量訓練用的沙袋綁在腳上,坐在椅子上雙腳反覆的伸直、彎曲加強大腿的力量,膝蓋的負擔就少一些

你的觀念非常正確,我本身受過長時間的膝蓋問題困擾(濱骨軟化)長期靠上面說的這些運動來復健,即使是在開完刀之後,也同樣需要靠這些運動加強膝蓋的承受力,一般登山膝蓋受損,大都是膝蓋內韌帶受傷或纖維化。其實膝蓋真的遇到難纏的問題是在於軟骨(或濱骨),韌帶比起來反而是比較好處理的問題,韌帶骨頭都是比較容易再生的,膝蓋問題為啥會成為最難纏的運動傷害,原因就在它無時不在承受很大的重力和磨損,膝蓋軟骨幾乎承擔全身的力量,如果不靠肌肉分擔的話,的確是很容易受傷,而且傷過後愈來愈惡化,軟骨的磨損速度遠超過餘復原再生的速度,幾乎所有膝蓋受傷的病人,醫生都要求鍛鍊大腿的肌力,也的確非常有用,肌肉夠強健話,整個膝蓋活動也會比較穩定,我是看DISCOVERY影片介紹運動傷害中專門介紹膝蓋受傷裡提到的。我會強調膝蓋骨與四頭肌有差別的原因,在於許多人進入健身房被機器操,只練肌肉不練筋骨引發許多筋骨病,才這麼加強。這當然跟骨四頭肌強不強健有關係,膝蓋軟骨幾乎承擔全身的力量,如果不靠肌肉分擔的話,的確是很容易受傷,而且傷過後愈來愈惡化,軟骨的磨損速度遠超過餘復原再生的速度,幾乎所有膝蓋受傷的病人,醫生都要求鍛鍊大腿的肌力,也的確非常有用,你的醫師有沒有針對登山膝蓋問題,提出他的專業看法??這個膝蓋問題一直是登山界的大問題,許多登山耆老就是這個病讓他不能再上山的。如果有個醫師能夠專門研究登山膝蓋問題,可以造福廣大的登山族。肌肉夠強健話,整個膝蓋活動也會比較穩定

《健康傳真》訓練四頭肌 使膝蓋穩固

問:如果想鍛鍊膝蓋,更有力量,更穩固,要做什麼運動比較有用?要補充什麼食物?如果慢跑十到十五分鐘會頭暈?是什麼方面的問題,要如何改善?

答:要讓膝蓋更穩固,有力,就要訓練四頭肌,任何可以訓練四頭肌的運動,都可以使膝蓋穩固。四頭肌位於大腿前方膝蓋本身有四條重要的韌帶,多靠四頭肌拉住,因為四頭肌有力,膝蓋會較強壯。最簡單的運動就是坐在椅子上,背靠椅背,小腿抬起,將腿伸直,與身體垂直即可,每天左右各做十下,最多不超過五十下。當人躺下時,膝蓋受力為零,站著走為一,上樓負擔增到至四,跑步約為六。年紀大的人,不宜以慢跑強健肌肉,反而會增加膝蓋負擔。游泳因為水有浮力,不傷軟骨,是相當適合的運動。不知這位讀者是在那裡跑步,如果是室內的跑步機,就不要邊跑邊看電視,讓視野大一點,才不會因為耳裡的半規管敏感,覺得頭暈;如果是在外面跑,則要檢查是不是心肺方面的問題。

關心銀髮族 膝關節退化的「免開刀」療法

    陳世棟(國軍北投醫院家醫科醫師) 退化性關節炎是關節軟骨因外傷、壓力、年齡、肥胖、發炎及代謝性等問題造成破壞或退化而已起的關節病變,其治療首重於預防及保養,最主要的是避免膝關節過度使用。
    若已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症狀,其治療的步驟依序可分成手術性治療與非手術性治療。非手術性治療適用於輕、中度的關節疼痛、關節腫或部分工能喪失如蹲不下去、或上下樓梯無力……。使用的方法包括非類固醇抗炎藥物的治療、關節液抽取或關節內注射治療、減重、使用助行器,做用膝關節護具、增進軟骨生成的食品或藥品、復健的方法、訓練大腿肌肉的力量,及膝關節的活動性,如騎運動型腳踏車的效果較好。
    若年紀大又膝關節疼痛者,除可使用上述方法外,要特別注意居家行走的安全性。以上方法都屬支持性療法,並無法預測其療效,因此必須依個人的反應而做調整。最重要的是要與專業醫師溝通,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膝蓋保健】當膝關節避震器器壞掉

蔡燿鴻(嘉義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醫師,我的左膝走路有時會痛,轉彎或坐下來會有卡住感覺,是不是退化性關節炎?」一位年輕男子緊張問道。
「你之前有受傷嗎?像打球或車禍?」
「對,大約兩個多月前,我打籃球時膝蓋扭傷,當時有些腫,後來就消了,不過從此有卡拉聲和疼痛感覺。」他答道。
請病人躺臥在診療床上為他檢查膝蓋,左大腿的直徑似乎比右大腿細些,前後十字韌帶強度還很穩定,但是把小腿內翻及旋轉時,有喀擦聲及疼痛感。
「這可能是內側半月軟骨破裂,需要進一步檢查。」
「什麼是半月軟骨破裂?是不是退化性關節炎,以後可不可以打球?」
正常膝關節內,有股骨(大腿骨)、脛骨(小腿骨)和膝蓋骨軟骨形成的關節面外,另有內外側韌帶及前後十字韌帶穩定膝關節,讓人走路和運動不會鬆脫。
而內外側半月軟骨則是附在脛骨平台上兩塊半月形軟骨,作用像是汽車的避震器,可吸收由身體及髖關節傳下的力量,再分散這些力量向下傳,減少膝關節負荷,避免膝軟骨磨損,另外半月軟骨也可控制旋轉度而穩定膝關節。
半月軟骨最常因運動時膝關節過度扭傷引起破裂,病人走路轉彎或彎曲膝蓋時會不舒服,有時會合併內外側韌帶或前後十字韌帶斷裂。時間一久,便不敢太出力走路,進而造成股四頭肌無力萎縮。
最重要的檢查是身體評估觀察膝關節活動有無異常聲響或異物感,而普通X光攝影無法照出半月板軟骨,若懷疑破裂可以磁振造影(MRI)檢查,但MRI仍有偽陰性的可能。若是無法確定則可由關節鏡直接探視。
治療方法可先以復健運動為主,加上服用非類固醇藥物減輕疼痛和腫脹。復健運動主要方式為加強股四頭肌運動,讓原本無力的大腿肌肉恢復作用,有時疼痛無力感可藉此獲得改善,若物理治療一段時間後仍然無效的話,就需要手術治療。
由於半月軟骨內側三分之二為無血區,而外側三分之一為供血區,破裂的位置也會影響預後。若是破裂處在外三分之一,裂傷長度小於五公釐,可先不開刀,只要休息及復健,半月板還有機會癒合,若保守治療無效,可用關節鏡探視,並做半月板修補術;若在內側三分之二破裂,就需做部分半月板切除術了。
不過,手術以儘量保存越多的半月板軟骨為原則,以免造成日後退化性關節炎產生。以往半月板軟骨破裂,都以手術切除全部半月板,若是在年輕人身上,反而更容易引起退化性關節炎。因此美國近十年來為有早期關節退化,且半月板切除過的年輕人做異體半月板軟骨移植手術,大約有八成多的成功率。
但由於異體半月板軟骨價格太貴且需足夠捐贈者遺體,因此有生技公司正研發「人工纖維半月軟骨」,以期能植入人體,減少成本。【2002/01/08 聯合報】

做運動預防關節炎

祝秀薇

秋冬天氣漸漸變冷是否容易感受到膝蓋麻麻無力呢?要預防膝蓋骨關節炎的發生,必須增強膝蓋的壓力承受度。以下介紹一些保健方法,可延緩關節的老化。體重控制:每增加
0.5公斤,膝蓋就得多承受 3公斤的壓力,因此,多了 5公斤,膝蓋就多承受了30公斤的壓力,這對膝蓋的傷害是很大的。保暖:冬天的穿著上要多注意膝蓋的保暖,運動時可加護膝;夏天時則要避免對著冷氣吹。適當運動:肌肉越強壯,關節才能承受更大的壓力。游泳、騎腳踏車等都是很好的運動,但已有關節問題的人,則應避免爬山、跑步等。如果運動中有疼痛與不適的現象,應停止練習,立即以 RICE 原則來護膝,即休息(Rest)、冰敷(Ice)、壓迫(Compression )及抬高(elevation)。其中壓迫是穿上護膝等物來保護膝蓋。另外,在運動前後須做暖身操及伸展操。若無法常做室外運動,台北市衛生局也提供一些室內保健運動給骨關節炎的患者參考。
1.
股四頭肌運動:站立時,緩慢繃緊大腿肌肉(將膝蓋向上拉),並且維持緊繃狀態數到10,然後再緩慢放鬆。每當站立時,至少每小時做十次以上。
2.
直腿抬舉運動:仰臥於床舖或地面時,緩慢抬舉腿部,離地面約30公分高,且維持你的膝關節直伸數到五,再緩慢將之放下。每天做二回,每回做1015次。在感到肌力增進時,甚至可以在踝關節附近加上荷重(以手提袋裝書可以發揮很好的效果)。
3.
腿後腱肌運動:當你俯臥時,緩慢將你的足部向後上方舉(屈曲你的膝關節),並且維持此姿勢緩慢數到 5。然後緩慢將之放回,每天作兩回,每回重複1015次。當肌力增強時,可在腳踩上加上荷重,且以抬舉體重的15%為目標。
4.
外展肌運動:當你側躺時(患腿朝上),抬舉你的腿部(自髖部抬起)約30公分高使之懸空,並且維持此姿勢緩慢數到五。然後緩慢放下。每天做兩回,每回做1015次。

下樓壓力大 關節炎患者不宜

記者張正莉/台北報導

衛生署推出全民爬樓梯運動,醫界普遍持正面看法,認為爬樓梯是不錯的有氧運動,不但可以減重,還可增加心肺功能。不過,醫師提醒,爬樓梯前仍需充分熱身,穿著合適的球鞋,並漸進增加爬高的高度,才能減少受傷;至於原本就患有關節炎的人,則應改作游泳等不增加關節負擔的運動。
新光骨科醫學運動中心主任韓偉指出,爬樓梯簡單方便,運動強度夠,在國外算是訓練運動員的方式之一。不過,平常少運動的人,最好循序漸進,不要逞強,以免進行到一半就出現抽筋、肌肉肌腱拉傷等情況。而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者,運動前應先請醫師評估體能狀況,不可超出極限。
韓偉說,上下樓梯的動作,會對於膝蓋前方的臏骨產生很大壓力,特別下樓梯的壓力又比上樓梯高出兩、三倍,如果本身大腿肌力不強,久而久之容易使臏骨發炎、受傷,出現膝蓋疼痛、寸步行的情況,這種病症尤其常見於肥胖者及年輕女性身上。因此,建議民眾在從事爬樓梯運動時,應多訓練大腿肌力,減少臏骨受傷的機會。
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蔡文鐘強調,健康人不會因為上下樓梯導致關節炎,但原本就有下肢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者,爬太多樓梯往往會使症狀惡化,最好避免。另外,一般大樓多為密閉空間,樓梯又呈迴旋狀,本身有頭暈、眩暈病史者,也不適宜進行。
蔡文鐘說,國外頗為流行的「登階運動」,其實也算是另類的爬樓梯,但是所需場地更小,只要一個登階台即可,更適合在家中進行。不過,它的禁忌和爬樓梯類似,關節炎患者不宜。【2002/01/08 聯合報】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