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運動都必須利用雙腳的移動來完成,因此如果在長期運動過程中,體重的負荷、重心的轉移或其他生物力學因素無法很正常的運作,那麼很容易會發生足部慢性和過度使用的傷害。特別是選手必須長期無間斷的訓練和比賽,這樣的困擾更是層出不窮。
一、
外生骨贅(Bony
outgrowth)或骨刺(Exostoses)
外生骨贅是指在原本骨頭的表面長出一些骨化的組織,這些組織經常會被軟骨覆蓋住,又叫做骨刺Spurs。例如在第五蹠骨頭部外側的突出。發生的原因很多,包括遺傳因素、錯誤的行走或跑步模式、體重超重、關節夾擊(Joint
impingement)、持續使用不適當的鞋具…等。
要預防骨刺的形成當然就是設法消除上述的各種原因,而要減輕疼痛的方式可以剪一甜甜圈狀的軟墊覆蓋於突出的痛點處,避免壓迫或撞擊它。若疼痛太劇烈或變形太嚴重,應求助於醫師。
二、
青少年足跟的疼痛
青少年選手有足跟的問題通常有幾個原因,例如疲勞性骨折、足底筋膜炎、跟腱囊或跟腱後囊的發炎、足跟或跟腱處骨刺、足跟周圍肌腱炎…等。在足跟後方,即跟腱與跟骨接點處,在深層有跟腱後囊、在淺層有跟腱囊,此處常發生黏液囊炎造成發炎和腫脹的症狀,可能是因為鞋子的後上邊緣太緊的壓力所造成。初期的處理可先用軟墊放在發炎疼痛的位置上減輕壓力。要避免此問題的產生,要選擇後上緣較寬鬆柔軟的鞋子。
青少年也常發生在跟骨有骨刺的情形,這種名副其實的骨質增生是在跟骨的生長板上。持續發炎狀態會有劇烈的疼痛並使足跟部份變得非常脆弱。初期的處理是充分的休息、冰按摩和使用醫師指示的消炎藥。
三、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
足底筋膜炎的患者通常是跑或跳動作頻繁的選手,而它也是足部後側發生率最高的傷害。足底筋膜從跟骨內粗隆向前沿展整個足底終於蹠骨頭部。由於重覆的跑跳動作牽張足底筋膜,不斷拉扯跟骨內粗隆的結果,造成一慢性的刺激和骨刺的形成。攣縮的足跟組織、穿足跟部位寬鬆的鞋子、高足弓的結構和扁平足都容易發生足底筋膜炎。
選手會抱怨足跟像踩到石頭的刺痛或灼痛,觸診時可以摸到明顯痛點,有時整個足底都會有輻射痛。而最不舒服的時刻就是早上剛下床或剛使足底負重的那一剎那,在走幾步路後會好過些。
利用LowDye
arch taping貼紮法提供足底筋膜炎適當的支持是很好的方式之一或者可以穿戴一些支持足弓的護具,但較積極的做法是足跟組織的伸展,尤其當選手的腳踝在自然姿勢下無法背屈10~15度時。每天至少要伸展三次。建議選手要穿鞋底富彈性、柔軟的鞋子,且足跟部夠牢固不易鬆動,必要時在足跟處墊高1.3~1.9公分,可以緩和疼痛的症狀。
四、
疲勞性骨折(Stress
fracture)
超過18%的疲勞性骨折發生在足部,而足部最常見的疲勞性骨折則在蹠骨主體。傷害初期的3~4天需要用拐杖協助行走或穿戴特製的足部護具1~2週。當疼痛稍解除再開始嘗試負重活動,同時最好使
用貼紮來保護支持。至少傷後3~4週再嘗試跑步。
疲勞性骨折
因運動時引起的反覆、過度衝撞骨骼所導致。在肌肉群較少的部分或腳底扁平的人容易發生。此外脛骨前側下三分之一的部分容易發生。最初的症狀為輕微的膝蓋骨持續疼痛。
處置-
1.
中止運動六星期。
2.
疼痛劇烈時要用石膏固定復健法。
1.
游泳。
2.
在游泳池中慢步走路。
3.
回轉腳。
4.
用毛巾訓練腳指抓力等。最初從負荷小的運動開始做起,然後再漸漸使用橡皮管提高負荷,改變運動方式。
備註-包圍著骨頭的肌肉疲勞,就會直接對骨頭施加衝擊,因此長時間打球的選手比較容易患疲勞性骨折。如果出現疼痛時,就不要在硬地球場,改在紅土球場打球,減輕腳的負擔。
轉載自http://203.72.181.13/sport/%E8%85%B3%E9%83%A8%E5%82%B7%E5%AE%B3.htm
五、
肌腱炎(Tendinidis)
常見的足部肌群肌腱炎有脛骨前肌腱炎(Anterior
tibialis tendinitis)、脛骨後肌腱炎(Posterior
tibialis tendinitis)、阿基里斯腱炎(Achilles
tendinitis)、腓骨肌腱炎(Peroneal
tendinitis)。這些肌腱炎通常是足部結構性不穩定加上過度使用所造成。處理方式包括休息、冰或熱敷、使用醫師指示的消炎藥和姿勢的矯正。
六、
足弓的問題
足弓的問題引發的症狀很常見,通常導因於不適合的鞋子、體重超重、在質地較硬的場地長時間運動、錯誤的姿勢或組織的疲勞等。這些原因對支持足弓的軟組織有很大的損害,而實際的病例分為三級,每一級有它特殊的症狀。第一級的傷者會覺得足弓處有輕微的酸痛。
第二級會有紅、腫、熱、痛等慢性發炎的徵候,且可看到足弓輕微的塌下。第三級的足弓塌下非常明顯,疼痛發炎情形嚴重,活動度也會受影響。以下是常見的三種足弓的問題:
蹠弓下落
在較硬的場地運動對足部的壓力大很容易造成前蹠弓部位塌下的問題。因為這樣的力量會使得蹠弓部位的韌帶和肌腱無法再足以支撐蹠骨頭。蹠骨位置的下落和改變可能會壓迫周圍的神經和血管,因此傷者會覺得有灼痛感,同時也可能併發紅腫、足繭受壓迫而發炎、足趾的僵硬痙攣等症狀。處理的方法有水療、輕微的磨擦按摩等,在蹠骨下方加墊的位置。
內側縱弓下落(Pes
planus)
這個情形就是我們常說的扁平足(Flatfoot),傷者會抱怨足弓和足跟的地方酸痛且有使不上力的感覺。足弓的塌下導致體重分配的不正常很容易造成踝關節的扭傷。造成扁平足的原因包括鞋子不適使足部變形、支撐的組織變弱、超重等。扁平足的人常會合併足部內旋或旋前的症狀。使用貼紮的方法可以減少症狀的產生。
處理縱弓的問題有下列步驟:
穿合適的鞋子。
熱水療法或熱渦流浴(40.6度)更好,一天3~4次直到發炎的症狀解除。
深層熱療如超音波以促進循環。
改善足弓脆弱的韌帶,並利用貼紮和特製的支撐物來協助穩定。
假如早期發現有足弓的問題,多做一些運動療法會比附加的物品更有效。
高足弓(Pes
cavus)
高足弓就是我們常說的爪形足,它比較沒有扁平足那麼常見。高足弓的僵硬狀態吸收震動不良而且容易導致蹠痛、爪形趾、鎚狀趾等其他病症。但有時也不會有任何症狀。明顯的高足弓可能是先天性的或是神經方面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