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健康][回首頁]
Healthy Body Comes From Healthy Exercise!

毒蛇咬傷

行政院衛生署暨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http://www.pcc.vghtpe.gov.tw/index.htm
以下為節錄資料             毒蛇咬傷
(Snake bite) / 台北榮總     楊振昌醫師

分類
毒蛇咬傷之緊急處置
抗毒血清之使用
抗毒血清使用上常犯的錯誤
台灣的毒蛇及其特性
咬傷之後怎麼辦?
個案故事
預防勝於治療
 

標題

內文

分類

1.出血性毒蛇:青竹絲(Trimeresurus stejnegeri,咬傷率最高)、龜殼花(Trimeresuurus mucrosquamatus)、百步蛇(Agkistrodon acutus,,因毒液量較多,在以往致死率最高)
2.
神經性毒蛇:眼鏡蛇(Naja naja atra)、雨傘節(Bungarus multicinctus,致死率亦高)
3.
混合性毒蛇:鎖()(Vipera russell Formosensis)、海蛇毒蛇中毒的毒理機轉出血性毒蛇所含的毒素主要有 phsopholipase A2(龜殼花)fibrinogenase(龜殼花)、抗凝血醣蛋白、促凝血醣蛋白(百步蛇、青竹絲)等。此等毒素可造成咬傷處腫脹、淤血、疼痛;嚴重時並可導致血凝不全、全身性出血等症狀。高濃度的出血性毒蛇毒素也有可能導致促進凝血之作用神經性毒蛇之毒素主要有 cobrotoxin(眼鏡蛇)、心臟毒素(眼鏡蛇)phospholipase A(眼鏡蛇)、α-及β-bungarotoxin(雨傘節)等毒素。此種毒素可以作用於運動神經與肌肉接合處,而造成橫紋肌不收縮,迅速導致呼吸麻痺。
   
混合性毒蛇之毒素則甚為複雜,包括凝血、溶血毒、神經毒、心臟毒(海蛇)、肌肉毒(海蛇)等,因此可造成神經毒性與出血症狀毒蛇咬傷之臨床症狀出血性毒蛇咬傷後,一般於30分鐘至一小時內,即產生局部腫脹、淤血、疼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若未經治療,則腫脹會迅速由咬傷處向上擴展,並可能導致水泡形成、肌肉壞死、血壓下降、昏迷或休克全身性症狀。在出血性毒蛇中,以百步蛇之病兆蔓延速度最快。
   
神經性毒蛇咬傷後,傷口少見疼痛、腫脹、淤血等症狀(但眼鏡蛇仍有可能產生);且如有傷口腫脹,亦不似出血性毒蛇一般會擴散。主要症狀常是複視、眼瞼下垂,其後在數十分鐘至一、二小時內產生吞嚥困難、肌肉無力痙縮、瞳孔擴大、呼吸衰竭等嚴重症狀。

毒蛇咬傷之緊急處置

1.應儘量認清咬傷毒蛇之外觀及特徵(必要時可將蛇帶至醫療院所)
2.
保持鎮靜,並去除戒指或其他約束帶
3.儘量勿移動患肢,並使其低於心臟的位置;傷口處之血液可以手或吸血器擠出(勿用口吸),但一般不建議使用
4.
使用彈性繃帶包紮於傷口上方,以減少毒液回流(尤其應用於神經性毒蛇)止血帶雖可使用,但因鬆綁時會造成毒液大量吸收,故應儘量避免,以免造成毒液快速吸收,或因綁太久致使患肢缺血
5.儘量勿作傷口切開(尤其是出血性毒蛇咬傷),以免造成傷口感染、癒合不良。如一定要作傷口切開,也應採平行切開
6.
不可使用冰敷或冷敷,以免造成組織壞死
7.
不可飲用酒精或刺激性飲料
8.
視患者症狀使用抗毒血清(若超過8-12小時仍無症狀者,可以不用抗 毒血清)
9.
神經性毒蛇咬傷應注意呼吸道之維持通暢,出血性毒蛇則注意患肢是否產生壓迫及凝血功能(PT, APTT, CBC )
10.
如有需要,應注射破傷風類毒素
11.
抗生素一般可不須使用
12.
如患者未接受抗毒血清治療,且經觀察8-12小時並未產生症狀,或初始症狀未擴展,應可出院回家
13.
局部電擊之效果尚待商議

抗毒血清之使用

   抗毒血清使用前須先作過敏試驗,方法是取用10 ml之稀釋液稀釋1000 U抗毒血清,再取其中1ml溶液加入稀釋液成為10ml,取0.1ml作皮膚試驗。如30分鐘內局部產生輪狀浮腫,且周圍起紅暈者,視為;陽性:否則為陰性抗毒血清的用法一般可加在點滴液中稀釋,在15-30分鐘內注射完畢;注射時間勿超過2小時。如患者皮膚試驗為陽性反應,且確實需抗毒血清之治療,可以先行注射抗過敏藥劑及 decadron,並減慢注射速度至30分鐘至2小時;同時準備急救設備與 epinephrine 在旁,以便發生過敏性休克時可救急抗毒血清一般在咬傷後4小時內注射最有效,超過8小時才注射效果較差。十歲以下小孩之注射量為成人劑量依體重加倍使用(即約每公斤體重40 U)。目前已有之抗毒血清有(1)青竹絲與龜殼花混合血清(2)百步蛇單價血清(3)眼鏡蛇與雨傘節混合血清(4)含鎖蛇多價血清(須向預防醫學研究所申請)對於出血性毒蛇之抗毒血清使用,一般先用青竹絲與龜殼花之混合血清,百步蛇由於被濫捕,在目前已非常少見

抗毒血清使用上常犯的錯誤

   1.使用局部注射:此種觀念與使用方法有兩項主要缺點
 
i.因局部腫脹,導致對抗毒血清的吸收不良(尤其是出血性毒蛇)
ii.
注射於末稍之患部,易導致局部組織壞死
    2.
未分辨何種毒蛇咬傷,即注射抗毒血清,甚至於一手注射抗出血性毒蛇血清,另一手注射抗神經性毒蛇血清:其實被蛇咬傷未必便中毒,因為部份無毒蛇與有毒蛇長相類似。此外毒蛇咬傷也未必中毒,因可能其毒牙中已無毒液。所以治療應以臨床之症狀作依據
    3.
不知依患者症狀,適當調整給藥之劑量、種類,而僅盲目使用一種抗毒血清,或患者腫脹程度雖已無變化,但仍繼續給予過多的抗毒血清注射
    4.
注射抗毒血清後,即讓患者回家或轉院,而未注意維持患者之呼吸及生命徵象,可能致患者於災難,尤其在神經性毒蛇咬傷時,患者更可能因抗毒血清不足,而產生呼吸衰竭致死
 
希望以後有人認真問毒蛇咬傷的問題,不會再僅止於聽到這樣的答案了
"
說實話 只要被毒蛇咬到 再怎樣的的措施都是沒有用的....""唯一有救的辦法就是儘早送出去....."
台中榮總急診部通訊http://www.vghtc.gov.tw:8083/news/showexpress.asp?PNo=5
毒蛇咬傷之一般性處理      急診毒物科 洪東榮主任

台灣的毒蛇及其特性

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潮溼,地形上又多山、丘陵及溪流。動植物生長茂盛,極適合蛇類生長繁殖。在臨床上有六種毒蛇較為重要,且人被咬傷頻率較高,其毒性亦較大。它們是眼鏡蛇(飯匙倩)、雨傘節、赤尾青竹絲(赤尾鮐)、龜殼花、百步蛇及鎖鍊蛇(鎖蛇)除了鎖蛇分佈較偏重南部及東部山區之外,其他五種毒蛇在全台各地都可見到,只是量的多寡而已。咬傷之後臨床上的症狀,前二類毒蛇屬於神經性毒性,咬傷處局部會麻、無力,全身性的肌肉無力則有眼皮下垂、視力模糊、吞嚥困難及呼吸衰竭;後四類則屬出血性毒,被其咬傷後局部會腫脹、瘀血、傷口流血、劇痛,全身性的症狀則是血小板降低與各器官出血。另外,被眼鏡蛇咬傷後傷口附近亦會腫脹及組織壞死。

咬傷之後怎麼辦

六種毒蛇其外觀、顏色都相當特殊,很容易分辨(除了鎖鍊蛇和龜殼花易混淆之外),被咬傷後只要冷靜、不慌張應該都可看清楚蛇的大小及花色,因為蛇的移動速度不快,頭部伸出咬人的距離大多只有其蛇身的三分之一。因此,蛇咬了人之後應該仍在附近不遠處,極易找到,但被咬的人應留在現場不亂動肢體,否則毒液很快就會循環全身,而引起毒性發作。此時咬傷的肢體如有束縛物,例如戒指、手鐲、手錶等應儘速移除。否則在肢體腫脹後,反而會因扣緊肢體,阻斷肢體之神經傳導及血液循環,而影響到日後功能,甚至可能必須截肢。當然患肢也應該保持低於心臟的位置,使毒液減緩進入心臟循環至全身。傷口也不要冰敷因為會使局部組織壞死;不要用不潔的水清洗傷口,因為這樣可能會造成傷口的細菌感染;不要喝酒,酒精會使局部血循環加速讓毒液快速吸收。
毒液進入局部傷口之後,在短時間(約三十分鐘)內就被吸收了大部份,為了減少毒液的吸收,減輕毒性症狀及爭取送醫治療的時間,最佳、最有效的方法應算是『彈性繃帶包紮固定法』,目前此法爭議性最低。使用上很簡單且方便,即用彈性繃帶從傷口處往上(近心端)包紮住整個肢體,如包紮關節扭傷的緊度,包紮完後再將肢體用固定板(下肢)或三角巾(上肢)固定,若臨時沒有彈性繃帶,可使用褲襪或有伸縮性的衣褲、布條代替,包紮固定好之後再將病人儘速送醫。
台灣毒蛇咬傷造成死亡大多是雨傘節咬傷之後,短時間內傷者即因呼吸衰竭而死。因此,送醫途中若傷者已有呼吸困難現象,應就近找醫院作好呼吸維護,給予人工呼吸、插置氣管內管後,再轉送至備有抗蛇毒血清的醫院作進一步治療,如此才得減少雨傘節咬傷的死亡率。

個案故事

30多歲年輕女性,某日晚間十一點多,在家門前的庭院,被一隻蛇咬到右腳踝,當時只覺一陣刺痛,隨後右腳覺得麻麻的,家人隨後在草叢中找到這條蛇,並予以打死,結果是一條一公尺多長的雨傘節。病人和蛇一起被送到一家醫院急診室,此時病人已有明顯神經症狀,包括眼皮下垂、視力模糊、呼吸急促、發聲及吞嚥困難。在那家醫院打了一針抗蛇毒血清之後,由於病人呼吸仍淺而快,全身冒冷汗,有明顯呼吸衰竭之徵候。因此,病人很快地被送上救護車轉到台中榮總。不幸的是,在到達本院急診室時,病人已無心跳、呼吸,而且瞳孔放大、全身發黑。經全力搶救後恢復了自發性心跳,但仍然無法自主呼吸,成一腦死狀態,經兩個星期的治療最後仍然不治。
由此個案中我們可以發現,無論被何種特性的毒蛇咬傷,快速而正確的處理是必要的,只有適當的緊急處理,才能減少這些因毒蛇咬傷可能產生的併發症,以及可能引起的致命性危險。

預防勝於治療

台灣毒蛇咬傷主要在每年 3-11 月發生,7-9月正值暑假期間,戶外活動增加,因此咬傷個案最多,如何避免毒蛇咬傷是預防的唯一途徑。
若要在毒蛇出沒的區域,如山坡、灌木叢、雜草堆等地區活動時,宜穿長褲、戴手套、及穿厚鞋,並處處小心。在未經察看前,勿伸手至中空的原木、濃密的雜草堆或去搬動石塊。跨過石塊或木頭或攀登岩石時,應注意另一側可能有毒蛇棲息。進入竹林、果園時應注意樹上的青竹絲。由於夜晚能見度不佳,無法避開毒蛇,也無法辨識毒蛇,夜間宜避免在山區活動。住在郊區的房子,應裝設紗窗、紗門,並除去附近的雜草、灌木叢等蛇類易棲息的處所。最後,在蛇類活動頻繁的季節野外露營時,在活動範圍四周應灑生石灰,並記得隨身攜帶彈性繃帶,以備不時之需。 中毒諮詢 臨床上有關毒蛇咬傷的診斷及治療,若有疑問歡迎來電諮詢。 台中榮總中毒急診中心,電話:04-3599783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