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健康][回首頁]

Healthy Body Comes From Healthy Exercise!

高山症

致命性高山症的成因
何謂高山症
如何預防
氧氣瓶
高山疾病簡介Altitude Illness
醫師指台灣山友常逞強且不了解高山症風險
丹木斯Diamox及其他相關藥物
高山肺水腫(轉載)
高山病的黃金律
登高望遠提防急性高山症
 

Altitude Illness

內文

致命性高山症的成因

登山者常遭遇高山症-包括嚴重的意識喪失、咳血等症狀。美國心臟醫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循環 (Circulation)期刊所刊載的一篇文章,對這些症狀有了一個可能的解釋。短時間內的急劇攀升超過海拔2,500公尺,可能會引起致命的併發症:高山肺水腫(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高山肺水腫會表現出在休息時的呼吸困難等徵狀,嚴重者會致命。
以往認為是高海拔的低氣壓造成了肺泡微血管的腫脹或是發炎。但根據蘇黎士大學所屬醫院
Marco Maggiorini醫師的研究顯示:並沒有發現任何發炎的症狀,但發現了因肺微血管壓上升,而造成水份滯留在肺部及引起肺水腫。
16
位易患高山肺水腫與14位不曾患過高山肺水腫的登山者參與實驗,在低海拔(450)及轉移到高海拔實驗室(4559)後,比較肺部的血液動力學數據及藉由鎵-67同位素標定的轉鐵蛋白(transferrin)來測定肺微血管的滲漏率。發現易患高山肺水腫的受試者中,在高海拔時有9名肺微血管壓超過19mmHg,同時出現高山肺水腫的徵狀。但是這些人的肺微血管滲漏率並沒有顯著的改變。
因血管擴張劑可以用來預防及治療高山肺水腫,有經驗的登山者在攀登高海拔
(如阿爾卑斯山)之前,會先向醫師要求血管擴張劑的處方。在Maggiorini的研究中也確認了血管擴張劑能降低肺微血管壓。

原始論文
:Maggiorini M, Melot C, Pierre S, Pfeiffer F, Greve I, Sartori C, Lepori M,Hauser M, Scherrer U, Naeije R. High-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Is InitiallyCaused by an Increase in Capillary Pressure. Circulation2001 Apr 24;103(16):2078-2083
摘譯自
:1. ScienceDaily Magazine:Mechanism For Life-Threatening High-Altitude Sickness Uncovered

何謂高山症

一進入海拔3000公尺以上地區,氧氣含量會降低(只有海平面的60%左右),氣候乾燥,紫外線照射也特別強,因此由平原進入高海拔地區後,身體可能在短期內因缺氧而發生許多不適症狀,症狀 輕者會頭暈、頭痛、食慾不振、胸部有滿脹感、焦慮不安、失眠、嘔吐、呼吸急促、排尿減少、容易疲倦等;症狀較嚴重者會精神不振、嗜睡、發生幻覺、四肢浮腫、呼吸困難,甚至會有休克或高山肺水腫的狀況發生。

如何預防

1.剛進入高山地區,應避免喝酒,儘量安靜,絕對不可說太多話,不要消耗體力,尤其應避免激烈的活動,一旦出現高山症的反應,應儘量休息,並補充水分,如情況未見好轉,應儘速就醫。
2.
罹患感冒,一定要在出發前治癒,帶著感冒進入高山容易引發氣喘與肺水腫。
3.
隨身攜帶感冒藥、強力止瀉藥、胃藥、消炎藥等,以備不時之需;而綜合維他命、魚肝油、葡萄糖等營養劑,則可以補充營養、增進抵抗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藥品。
4.
在高海拔地區消化機能會減退,因此飲食宜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必須多喝開水,多吃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才能減輕高山症反應。
5.
不能在高海拔的地方吃安眠藥,安眠藥會抑制呼吸而會更缺氧。
6.
經常做深呼吸(腹式呼吸)以獲取更多的氧氣。
7.
輕微的頭痛、乏力、不眠和噁心,只要安靜休息、行動放慢、心情放輕鬆、或服用自帶的DIAMOXAZOL(向醫生請教個人是否適合服用抗高山反應藥,同時不可和阿斯匹靈同服),即可舒緩。症狀如果不能緩解,則可吸氧氣瓶,自覺嚴重應告知團友並須立刻就醫。

氧氣瓶

本文原作者為蘇文政醫師
氧氣治療至少一分鐘要開四公升, 消耗得很快,500克氧氣瓶假設瓶子空重佔20(大概不止), 480克純氧,氧分子量是32/mole,得到480克氧=15mole,mole氣體在一大氣壓攝氏零度時體積是22.4, 攝氏15度時是23.6,因此15mole氧在平地15C時開每分鐘4升時可用15x23.6/4, 約將近90分鐘,海拔5500m處氣壓約平地之一半, 同樣開4L/min就可用接近3小時,3000m處可用2小時多一點.算一算還是可以帶, 當使用氧氣時病情會改善, 不過身體適應高度的機轉理論上也就停止, 因吸了氧氣4L/min約等於下降2700m,氧氣用完前仍應下降到較低高度等身體適應. 簡易氧氣瓶空重多少,能不能控制流量, 都是值得了解的.最近一期台灣山岳我有寫氧氣治療,請參考.高山病在台灣才開始受到重視, 傳統的登山習慣有許多應該改變,短期內提出共識是當務之急/  文政

高山疾病簡介Altitude Illness

譯者:陸昌華
本文出自美國DENALI國家公園登山網站
中譯來源﹕http://203.204.151.70/ase/literature/altisick.htm
本文出自美國DENALI國家公園登山網站,提供攀登麥肯尼峰(Mt. McKinley, 6194M)的登山者的說明文件,該文件猶如一本濃縮的登山聖經,所有登山相關事務都有講到,而且是國家公園立場版本,有興趣可以從這開啟。之前登麥肯尼時曾讀過,現將高山症相關部分翻譯出來,提供國內山友一個參考,希望大家對高山症能有更深的認識。另本站收錄有國內資深山友蘇文政醫師所發表的多篇高山症文章,請網友參閱。

急性高山症(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高山肺水腫(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高山腦水腫(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 HACE),都是因為人體無法適應突然上昇的海拔高度而產生的疾病,許多例子它們伴隨發生,人們只知道缺氧的環境是共通的特徵,但致病機制至今仍不明朗。低溫對高山症也有加成效果,特別是肺水腫。*註1。
一般症狀:(下面說明有更詳細的症狀)
急性高山症AMS 頭痛、沒胃口、頭暈、疲倦、易怒、虛弱、噁心想吐、意識不清、想睡覺
高山肺水腫HAPE 呼吸變短、呼吸次數增加、心跳急促、虛弱、肺部有"咯咯"聲、乾咳、漸漸失去知覺直到死亡
高山腦水腫HACE 頭痛、嘔吐、步伐蹣跚、嗜睡、持續惡化造成昏迷以及死亡
說明:
AMS
好發於2400M以上的高度,症狀出現在上昇高度數小時之內,症狀可能急速惡化,然後慢慢改善。發生AMS後應減慢上昇的速度或停止攀登,患者應被照料觀察以防更發展成嚴重的HACEHAPE。停止活動、休息、多喝水是AMS最好的處置方式。阿斯匹靈或普拿疼可以治療AMS的頭痛,Diamox則可以加速高度適應,在事前預防AMS。許多曾經遭遇AMS的隊伍最後能完成攀登,是因為下撤600-1000米的高度,休息1-2天以適應,再繼續攀登。所有高山疾病都一樣,一旦發生,向上攀登的時間勢必延後。
HAPE
極少發生在2750M以下,症狀通常在一段急速的爬升後發生,過度疲勞與酷寒是造成HAPE的另兩個嫌疑犯,症狀呼吸變短、呼吸次數增加、心跳急促、虛弱、肺部有"咯咯"聲、乾咳等,接下來是咳出帶血泡的口水,通常會有不太嚴重的發燒,心跳約90-130下,在休息時呼吸仍有20-40/min的頻率,嘴唇、指甲變青色。
一旦懷疑或確認是HAPE,隊伍必須立即下撤,這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氧氣雖有解輕症狀之效,但無法使患者情況改善,即使是12-36小時的純氧呼吸,也無法解除肺部積水的情形。因此,不要仰賴任何藥物或氧氣,只能馬不停蹄的下撤。即使是惡劣天候或是黑夜下撤也無所謂,因為不下撤幾乎是必死無疑。只要下撤即使只有300-500米,常常會有奇蹟般的效果。除非已經確認病患完全康復,否則仍必須將患者送至醫院。下撤的過程中必須盡量協助患者,減少患者的負擔以免病情惡化。
HACE
較不常見,通常發生在3600M以下,症狀包括步伐蹣跚如喝醉酒,嚴重的頭痛、嘔吐,有時患者會產生幻覺,行為失去理智,即使是簡單的工作也做不來。嗜睡、失去意識、昏迷,然後死亡。HACE進展比HAPE還快,所以只有迅速下撤才能挽救患者一命。
高山腦水腫所造成的運動失調症候群(ataxia),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協調測驗來鑑定:腳跟碰腳尖的走直線:在地上畫一條直線,請患者沿直線腳跟碰腳尖走過去,若無法完成可能就是得了腦水腫。Dexamethasone(一種腎上腺皮質類固醇,藥名DECADRON)*2,在腦水腫初期有治療效果,一般用法是每四小時口服4mg,但仍須配合患者下撤使用。*3
結論
目前醫學無法預測誰會得高山症,身體強健對高山症也沒有保護效果,在高度上昇至3000M之前,在2500-3000M之間停留1-2晚做高度適應是必要的。一旦患有任何一種高山病症,迅速下撤是最好的治療方式;早期下撤的復原率可達100%。設法避免得到高山症是最重要的一件事,登山者必須熟知相關知識,隨時審視自己的狀況,牢記高海拔登山鐵律:「爬高睡低」*4;若有AMS症狀就該停止上昇。隊員之間應互相觀察,注意小細節,不要忽略隊員的抱怨,小心的對待這些病症。
END
1:國家地理頻道看過:最近在阿爾卑斯山進行的研究顯示,高山症似乎與個人體質有關,有些人就是難以適應高度,而易患高山病,有些人卻不會,科學家的下一個目標是找出其遺傳機制。
2:腎上腺皮質類固醇詳細說明:     http://139.175.251.18/pediatric/drug/cortico.htm(中譯)
3:詳細藥物使用需請教專業醫師,本文只是翻譯,不是開處方
4carry high and sleep low,這種攀登方式通常應用於冰雪山攀登,台灣雖無須此攀登方式,但仍應體會其故意放慢攀登速度,利用適度的勞動讓身體加速適應的精神。

醫師指台灣山友常逞強且不了解高山症風險

前年台灣大學一名登山社學生受困太魯閣國家公園時死於高山症,台北榮民總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高偉峰認為,台灣上百座高山都達到會發生高山症的高度,許多登山社團並不了解且低估了危險;事實上,征服百嶽的登山老手都有人死於高山症,沒有受過特殊訓練的救難人員也會得高山症。
高偉峰根據媒體報導,認為這名台大學生死前已陷入昏迷,推測死因可能是高山腦水腫,這是和高山肺水腫並列為高山症最嚴重的症狀,如果患者並沒馬上急救並火速下山,幾乎必死無疑,如果只急救但卻沒讓患者下山,也很難救回來。
一般來說,高山症初期症狀是頭痛、頭暈、失眠、以及咳嗽、氣喘、類似傷風感冒等呼吸道症狀。當頭痛到以﹁普拿疼﹂無法止痛,並且會嘔吐時,即達到高山症的中度症狀,應停止攀升高度;假若走路像喝醉酒般無法走一直線,顯示小腦的平衡機能已受影響,達到危險邊緣,即應火速下山,不能停留過夜。
很多登山客不是低估了危險性,就是不了解高山症,愈拖愈嚴重,以致於他在山地野外活動的緊急醫療服務時,有一半以上的病患都是高山症。
不單是菜鳥會得高山症,高偉峰說,曾經有一位山友,仗著自己多年前曾經征服百嶽中的十幾座,在一次登山時逞強,結果罹患高山腦水腫被送下山,有X光檢驗為證,還有今年二月時台北縣三重市有位民眾死於高山腦水腫,他也是登山社團的成員。
翻開歐美國家的高山醫學教科書,咸認歷史記載的第一個高山症病例報告是中國唐朝的一個僧侶,他翻山越嶺前往西天取經途中,將兩座高山命名為﹁小頭痛山﹂及﹁大頭痛山﹂,這種頭痛就是高山症的症狀。
目前在文獻報告中,發生高山肺水腫案例的最低高度是二千四百四十公尺時,發生高山腦水腫的最低高度是二千七百五十公尺。
高偉峰說,台灣有二百五十八座大山高度在三千公尺上,另外熱門的大陸青海西藏旅遊、歐洲阿爾卑斯山區、美國洛磯山區,都有可能讓人產生致死的高山症,遊客最好減緩上山的速度,例如到坐車登山口改採步行適應高度變化,一旦出現高山症初期症狀,降低五百到一千公尺的高度,即可得改善。
當救難人員接獲遊客高山症的求救訊號時,高偉峰說,救難人員最好曾受過山地救護訓練,並應準備急救藥物單木斯(diamox)、氧氣、類固醇,如果山莊能向採購國外才有的加壓袋,高山症病患置身其中的效果相當於降低高度一千公尺,更能保障遊客的安全。
當然,如果讓沒有經驗的搜救人員兼程趕赴山地救援,搜救人員自己也可能淪為被救的高山症病人;因此,高偉峰認為,最好是由嚮導、登山客、山地原住民等經常從事山地活動的人接受高山急救訓練,與受過訓練的山地救難隊合作,並透過緊急諮詢窗口、遠距醫療及通訊,減少山難事件高山症的生命損失。

丹木斯Diamox及其他相關藥物

請問預防高山症用藥Diamox 那裡可以買的到?價錢如何?謝謝.
  
大間一點的藥局應該有在賣   沒有的話可以多跑幾家或是請他們幫你訂   價錢的話, 我之前買是一粒八塊   其他家是不是也賣這個價錢就不一定了
  
不過因為Diamox有一定的副作用   而且牽涉到"醫師處方用藥"的問題   (就是不能隨便拿這藥給隊友吃)   我倒是建議大家可以試試一種咱們老祖宗的中藥處方   "生脈飲"(又稱"生脈散")
  
在一般的科學中藥店可以買到罐裝粉劑   它的組成成份是人參, 麥門冬, 五味子   中醫書上記載的適應症: 熱傷元氣, 氣短倦怠, 口渴多汗   這是一個中醫師山友推薦的   它的主要成分--人參, 本來就具有補氣補血的功效   學術一點的說法就是增加紅血球的攜氧量   (所以其實泡人參茶喝也不錯, 只是純人參枝比較貴)   以緩和因缺氧而引起的高山症狀   我自己試驗過的效果是還不錯....大概在上山前兩週就開始吃   原本上山時會有的輕微頭痛症狀就沒有再發生了   推薦給大家, 算是提供Diamox之外的另一種選擇吧   有病治病, 沒病就顧身體囉

Diamox原本是治療青光眼的藥物, 它也具有降腦壓的效果
所以會被用來預防高山症
一般建議是在上山前24~48小時開始吃
吃到到達目標高度後一天及可以停藥
但是它有可能會使人出現感覺異常的狀況

另外若是真的懷疑出現高山症, 且症狀沒有緩解甚至有加劇的狀況
提醒各位注意, 切勿把Diamox當作萬靈丹
目前並無任何藥物能治療已出現的高山症
不管Diamox也好, Decadron也好, 100% O2也好, 還是你曾聽過的任何偏方
這些東西是為了事前預防, 出事時多爭取一些寶貴的時間
唯一對高山症有效的治療方法就像前幾篇山友說的....!!撤的越快越好
至於要撤下多少呢??
國外的統計,下撤高度大於650公尺時, 幾乎所有的高山症都能獲得緩解
我會建議, 若下撤後症狀能完全緩解者
至少在相同高度待48小時, 才能再度嘗試上升
而撤下後仍有症狀的山友, 我就建議盡快下山, 並到醫院作檢查
反正山都在那, 下次再來囉!!

另外曾發生高山症並非登高的禁忌,
而體力很好或從未發生過高山症, 也不代表你不會遇到
記得多年前就有位山界前輩, 馳騁山林多年,
最後卻不幸在圓峰營地因高山肺水腫驟逝

最後回應有位山友說Diamox沒進藥了, 其實是大多醫院都改用台廠的Diamox
理由........這一扯就多了, 反正跟目前給付有關
這種要大多在中大型醫院才會備, 小診所不太容易有藥
如果各位山友想要備用, 可以向各中大型醫院家醫科醫師洽詢
當然, 這個藥用於高山症的預防, 健保是不給付的
(
想知道理由的人請直接打去問賤飽局)

祝福各位山友

以下文章轉錄自高雄百岳登山網 http://www.dave.com.tw/index.htm
 
經老闆林啟文先生同意轉載,僅供各位山友參考
 
高山症,原因有很多種:
 
.因高度所影響(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
 
.因身體所影響(感冒身體不適)
 
.因熱量補充睡眠不足所影響.
 
.因裝備不良所影響.(高山氣候變化大,或劇烈運動流汗或下雨淋濕衣服所產生體溫下降的生理反應而引起.
 
.因人謀不贓所影響,(跟隨不良的響導,體力透支過於疲勞或背著菜市場上山所影響.在高山上所產生的種種不適,如呼吸困難'頭疼'感覺無精打采'思考遲鈍'聽覺味覺異常 的點點滴滴都是因氧氣高度所影響.
 
要如何免於高山症的痛苦........
 
.下降高度不適自然減輕.
 
.登山前二個星期使用(生脈飲).這是一種中藥,成分有人蔘,麥門冬,五味子;所合成的藥粉濃縮細粒劑,主要適應症:熱傷元氣,氣短倦怠,口渴多汗.可使血液中紅血球運氧量增強,各科學中藥店有售.活動前二星期早晚一中藥匙.
 
.有一種西藥---丹木斯(Diamox)----效果很好,短期治療其副作用極少,但盡量少用.最好與你的家庭醫師討論.
 
登山途中要注意呼吸法,要深吸慢吐,一般山友登山都是短淺呼吸,氧氣不足比較容易 疲勞,在此另外教導睡覺呼吸法;舌尖頂著下牙根吸氣,吐氣;很容易就打哈欠,慢慢就睡著了.

高山肺水腫(轉載)

發表者: Kaposi        Emailb6401082@stmail.mc.ntu.edu.tw
各位好:
  小弟今晚閱讀今年五月份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排名第一的醫學期刊),看到了一篇關於高山肺水腫的評論文章及一篇研究報告。因鑑於此期刊的公信力,我決定直接將評論文章的前半(關於高山肺水腫之危險因子、處置及預防)及研究報告之結果,翻譯潑上來。對原文有興趣者,可恰:http://content.nejm.org/content/vol346/issue21/index.shtml
  「...高山症者大部份死於肺水腫,而肺水腫的危險因子和以下相關:爬升的速度、個人體質、體力耗費的程度及周遭冷的環境...曾有過高山肺水腫者,當再度來到高山環境時,特別容易傾向不預期地再發...高山肺水腫的治療有二:氧氣及在可行範圍內儘快下降高度。當下降高度不可行時,可使用可攜式的高壓艙來模擬下降。當無法下降又無高壓艙時,服用鈣離子幫浦阻斷劑-Nifedipine,可能有幫助。服用碳酸肝脢抑制劑-Acetazolamide,也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治療高山腦水腫的有效用藥-FurosemideDexamethasone,並無法有效治療高山肺水腫...有高山肺水腫傾向者,應:以慢的速度爬升、避免體力過份耗竭、考慮每12小時服用長效型Nifedipine。如果是加上特別容易傾向腦水腫者,應考慮在登山兩天前服用Acetazolamide...在動物實驗上,自源分泌的兒茶酚胺可增加肺泡細胞對鈉和水的輪送...因此,Sartori等人提出假說:吸入第二乙型交感神經興奮劑-Salmeterol,或許可有效修補肺泡已受損的輸送及鈉之機制。他們找了一些具有高山肺水腫體質之登山客,讓其中一些人在上山前吸入此藥物,而結果顯示,比起對照組,實驗組的肺水腫發生率減少了百分之五十...」
(以下簡介該研究之方法)
受試者:51位曾在最近四年內有X光片診斷之高山肺水腫記錄;33位未曾有過山症之登山常客(四千公尺以上);7位曾在胎兒時期被診斷暫時性的肺高壓者高度:37位具有高山肺水腫傾向者參與了實際登山計畫。先在580(710 mm Hg)高處接受健康檢查,過一至四個後禮拜不等,受試者被要求在22小時內自1130米上升至4559(440 mmHg)。受試者先由覽車載至3200米,再爬1.5小時至3611米,過夜後,再花4.5小時到達位於終點之實驗室...服藥:受試者被隨機分派成18人之實驗組及19人之對照組,每十二小時吸噴劑(對照組吸安慰劑)。註:這是一個雙盲實驗,意即給藥者或受試者雙方,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哪一組,或者突竟在拿什麼藥。每次服用的劑量為150 micro-gram
結果:有肺水腫者,實驗組有6(33%),對照組有14(74%),此藥物可預防肺水腫之p值為0.02(意即有百分之二的可能,是純粹”偶然”而造就實驗結果,與藥物無關。通常有效的p值為小於0.05....

高山病的黃金律

以下錄自http://www.high-altitude-medicine.com/AMS.html>
首頁是 http://www.high-altitude-medicine.com/
站長Thomas E. Dietz, 是個美國急診科醫生, 曾於喜馬拉雅山救護站工作 Golden Rules 1~4 不是他提出的, 更早就有, 但第0條可能是他加上去的
GOLDEN RULE 0. It is OK to get altitude illness. It is not OK to die from it. (
有人)得了高山病尚不必驚慌, (讓隊員)死於高山病就是不智了
GOLDEN RULE I. Any illness at altitude is altitude illness until proven otherwise.
在高海拔的任何病症, 都應先假定是高山病, 直到證明是別的疾病為止.
GOLDEN RULE II. Never ascend with symptoms of AMS.
絕對不要帶著急性高山症(AMS)的症狀上升高度.
GOLDEN RULE III. If you are getting worse, go down at once.
如果症狀正在惡化, "立刻" 下往低海拔.
GOLDEN RULE IV. Never leave someone with AMS alone.
絕對不要將患有AMS的人單獨留下.
原文來自美國國家公園對麥肯尼峰
(Mt. McKinley, 6194M)登山者的指導文件中關於高山症的部分,希望對各位山友有所幫助,相關文章請至ASE登山資訊網http://203.204.151.70/ase
 

登高望遠提防急性高山症

               中國時報 2001.01.28                            ☉譚健民
 趁著長長的寒假,國人到高原區的國度旅遊的機會較以往為多,偶爾會發生「高山症」的病症,在臨床上,「高山症」常發生於初次攀登高於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旅遊者,其主要形成原因是由於高原區環境中本身的低氣壓以及低氧氣造成。
 臨床上,「急性高山症」的症候群包括有突發性頭痛、頭暈、心悸以及呼吸困難;假如低氧狀況無法適時的改善,或登山旅遊者持續的攀高,則可能出現嘔吐、噁心、疲倦、腹脹、胸悶、精神恍惚甚至失眠的現象;此時罹患者會呈現嘴唇發紺、臉部浮腫,少數人反而精神亢進,甚至行走姿態不穩。
 這種「急性高山症」都在登山後二十四小時以內出現,但症狀可在一至二週內逐漸緩解或消失,因為此時登山旅遊者已經適應高山上的生態環境了。
 在計劃攀登高山二天前,建議開始服用小劑量的類固醇、鎮定劑或支氣管擴張劑,並連續服用至登山後第三天為止;或在出發前十二至二十四小時,服用Diamox(一種溫和的利尿劑,每天兩次,每次125毫克至250毫克),以便使得症狀發生率降至最低。
 此外,「急性高山症」亦有可能出現「急性肺水腫」及「急性腦水腫」的合併症,兩者都必須儘早作相對應的治療,否則便會有生命的危險,其中最重要的是立即將登山旅遊者搬運到三千公尺以下的地區安頓下來。
 由於缺氧導致「肺水腫」,臨床上會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痰中帶有血絲)以及胸口壓悶感等症狀。此時患者往往無法安靜地平躺,而必須採取端坐呼吸;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嘴唇發紺、神智不清以及排尿減少的現象。
 此時應即時給予充分的氧氣(氧氣流量每分鐘六至八公升),並絕對臥床休息。此外,還要注意保溫,避免再次發生肺臟的感染;如果情況嚴重,則應立刻將患者搬運下山至六百公尺處;如果症狀持續,則繼續往山下搬運,同時給予加壓氧氣袋,並在舌下含一顆Adalat(十毫克,一種血管擴張劑),儘快送醫院處理。
 急性高山症合併腦水腫並不常見,但可能導致患者猝死。這是快速攀登高山(尤其四千公尺以上)引起的急性腦細胞缺氧合併症。由於腦細胞急速缺氧,而使得腦血管痙攣以及血管通透性增加,進而發生腦水腫。由於腦壓增加,患者會感到劇烈頭痛、嘔吐,甚至人格變性、胡言亂語、神智不清,嚴重者還會因全身抽搐,最後逐漸出現嗜睡、昏睡現象,以致昏迷而死亡。
 因此,一旦急性高山症合併腦水腫發生時,除了應即時給予高濃度氧氣外,還要給予類固醇藥物,並儘快將患者移到地勢較低的地方(至少下降六百公尺),甚至送往醫院治療腦水腫,才能挽救生命。                                            (譚健民為中華醫院家醫科主任)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