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糧食][回首頁]
You need food to support your daily exercise!

 

標題 內文
日本登山家公開行動食

編譯劉滌昭

從事登山活動,地形越是險惡,越不可能好整以暇地用餐。如何在短暫的時間內補充食物,供應身體足夠的能量,乃成為登山的一大課題。以下就以日本登山家或探險隊的例子,來介紹「行動食」。所謂「行動食」,就是利用短暫的休息時間,或甚至一邊行動一邊進食。通常,它具備以下幾個條件:能量豐富,輕而便於攜帶,立即可食。但同樣是高卡洛里食品,能迅速吸收,富含糖分的即效性食品,比脂肪類食品要好,這就是巧克力和糖果經常被當作行動食的主要原因。不過,行動食以甜食為多,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如果帶了卻不吃,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因此累積經驗,選擇適合自己的食品是非常重要的。

加藤文太郎 吃油炸甜饅頭

加藤文太郎活躍於本世紀前半,是日本冬季登山的名人。根據加藤的經驗,油炸的甜饅頭、豆沙包或甜甜圈,由於油和糖分,即使在寒冷的氣候下也不易結凍,而且可歷久不壞,是登山時極佳的食物。由於材料取得和處理都非常容易,同時含有充分的能量,數十年來一直受到日本登山家愛用。除了油炸甜饅頭外,甘納豆和小魚乾也是加藤大力推薦的行動食。

長谷川恆男 吃長谷川食

長谷川恆男是世界第一位在冬季征服歐洲三大北壁的登山家,「高難度」與「單獨」是他登山的最大特色,當然在食物方面也有他的獨到之處。他將芝麻、沙糖、松果、味噌混合製作成食物,據說靈感來自他母親所作的壽司。沙糖的甜味和味噌的鹽分,非常適合疲勞的身體。登山時,可以製作濃湯,也可單獨食用。

南極探險隊 吃吉川點心

這是日本南極探險隊92年徒步、無補給遠征南極點時,隊長吉川謙二發明的食物,特點為重量輕、熱量高。他將蛋黃、奶粉、無鹽奶油、沙糖、麥片、黃豆粉、起司粉、馬鈴薯泥、胡麻、核桃、可可和食鹽等攪拌均勻,冷藏一天後作成適當大小,用平底鍋烘烤而成。最值得一提的是熱量高而且營養均衡,每100公克的熱量可達500大卡,最適合極低溫的環境。

山野井泰史 吃葡萄糖碇

日本現代登山的代表人物山野井泰史,20007月征服K2鋒時,吃的不是「食物」,而是「藥劑」。他在三天的登頂行動中,「主食」是森永製果公司製造的葡萄糖碇「Energietablet」,另外還有維他命丸「Naturemade」和提神的碳酸飲料,可說是新世紀登山的食物計畫。這些藥劑在運動用品店或藥房都可買到,價格低廉。例如山野井泰使用的葡萄糖碇180粒裝價格950日圓(約台幣300),維他命丸50粒裝980日圓。優點是攜帶方便,但不宜長期使用,僅適合速攻登山。

脫水米製法 1.製作時先取生米稱重,煮成較乾硬的飯
2.
煮好分散後,等待稍涼放入冰箱保鮮層中,放一個晚上後拿出來
3.
將米粒分散,再以吹風機熱風吹3-5分鐘(同時翻動分散飯粒),除去部份的水,並使飯粒表面乾燥失去黏性
4.
接著可用電扇冷風或日光曝曬一、二天乾燥,直到米飯的重量與原來的生米相等

脫水米如何食用
食用時不須洗滌,直接以少量冷水大火煮開,再以小火悶3-10分鐘即可。烹煮時間的長短,視個人口味與脫水米乾燥的方式而定,請自行試出最佳的時間。
備註: 脫水米的優點
      1.
節省燃料與水。
      2.
縮短烹煮時間。
      3.
煮飯時可隨時加水,不易燒焦也不怕煮不熟。
      4.
急難時泡冷水亦可直接食用。
缺點
      1.
人工製造不易大量生產(有商業製品,但不易購得)
      2.
口感較差

為了下星期能成功見到南大武三角點決定徹底力行輕量化
我以前有實際做過
建議直接去自助餐買煮好的飯來做(這樣可以很直接的了解自己的飯量)
如果自己有電子鍋的話自己在家煮也可以
但是盡量不要拿著msr跟鍋子用在山上煮的方法煮
因為米飯比較濕,拉長你做脫水米的時間
再來就是一定要風乾
沒風乾的話又放到塑膠袋裡面
說不定會「臭酸」
如果買現成的飯的話差不多3~4天就可以完成了!

上次在山上實地食用之後
真的不賴
從缺水隊伍到不缺水下山竟然還剩水
如果不是太苛求美味的話
說實在它還不難吃
至於食用時該加多少水呢?
? 真得用不多(上次四個人好像用不到500cc吧!)
只要加到跟米一樣高就可以了
然後照上面說的一樣大火煮開悶一下就可以了!
給有興趣的人看看。
治暈車嘔吐薑的功能大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五日電)

暈車時嘔心及嘔吐時除了吃暈車藥外,還有其他的選擇,台中榮民總醫院腸胃科今天指出,西醫的暈車藥容易出現嗜睡、口乾等副作用,經實驗證實中國常用於調味的薑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吃多少都不會產生副作用。暈車、暈機、暈船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令人困擾的問題,許多人因而不敢出遠門,目前市面上雖然有些治療暈車的藥,但台中榮總腸胃科主治醫師連漢仲說,這些藥以抗組織氨及作用在中樞神經的抗乙烯膽鹼為主,有明顯的副作用,如嗜睡、口乾等,這對船員、空服飛行員、太空人或需要長途旅行又容易暈車者,影響很大。
連漢仲指出,科學家雖然很早就知道暈車主要是由於視覺刺激與本體感覺對環境移動認知的不同,產生的混淆所導致,其中牽涉到視神經、前庭神經、延腦的嘔吐中樞及胃腸道的迷走神經等神經傳導路徑的交互作用,但卻一直不了解它們之間的複雜關係。
由於物種的差異,對治療暈車引起的噁心,藥物療效差異頗大,因此動物實驗結果往往不易應用到臨床上,連漢仲表示,古老的中藥薑有許多的用途,除了煮菜時可用來調味外,中國人老早就使用薑來治療胃腸不適,而且使用薑非常安全又沒有副作用。
為了證明薑可治療暈車所引起的嘔心及嘔吐,連漢仲以十三名有暈車歷史的健康受測者,在隨機雙盲模式下,在不同天時分別給予薑一千毫克、二千毫克及安慰劑,接受旋轉鼓的測試,結果發現,給予薑的情形下,不僅受測者噁心的嚴重度明顯減輕,而且也能延遲產生噁心的時間,並減短旋轉後噁心恢復所需的時間,此外胃電圖及血中血管收縮素升高的情形也明顯獲得改善。
連漢仲強調,不管給予薑汁一千毫克或二千毫克,在治療噁心效果上並沒有差別,而且沒有任何一位受測者,因服用薑汁而有任何副作用,根據這些實驗結果證明,薑可以用來治療暈車引起的噁心,至於其作用的機轉,可能是經由穩定胃電圖的節律及抑制血管收縮素的分泌而達到療效,最好是上車前一小時服用,薑糖也有相同的功效。
連漢仲有關薑可用來治療暈車引起的噁心及嘔吐的研究報告,已榮獲國際青年研究學者論文

一公斤排便餐 研究腸道細菌已經34年的日本辨野博士表示,現代人普遍都有排便量不足的問題,一般的上班族婦女,一天的排便量可能只有100∼ 200公克,排便量與每天吃進去的食物,根本不成正比,而消化完的廢棄物,由於無法排出體外,就累積在腸道內,造成腸道老化。
由於現代人生活緊張忙碌,要求每天都能大量排便實在困難,辨野博士因此退而求其次,只要在週日能夠徹底清除宿便。辨野博士設計的週末排毒餐,是透過三天連續的飲食計劃,在週末可以排出1 公斤的宿便,幫助體內環保與排毒。
他實施一年的時間,在沒有任何節食的情況下,體重減輕10公斤,體脂肪從 28%降低為 23%,膽固醇值降為正常,痛風及花粉症問題也都完全解決,而且他每天都可以定時排便。
辨野博士的週末1 公斤宿便排毒餐的原理,是利用大量的纖維質清洗腸道。不需要節食,只是把週五與周六晚上的晚餐,用排毒餐取代,即可達到週日上午痛快排除宿便的目標。
週末一公斤宿便排毒餐:
週五晚上:250 克優酪乳+500克地瓜(蒸熟連皮吃)+蘋果 2個
週六晚上:250克優酪乳 +500克地瓜(蒸熟連皮吃)
週日早上:痛快排便,徹底清除宿便。

辨野博士建議民眾,除了吃週末1 公斤宿便排毒餐,最好還能配上每天快走8000步。從飲食與運動雙方面著手,不但可以排除宿便,防止腸道老化,還能附帶有減肥效果,辨野博士希望能夠幫助台灣民眾,一起對抗腸道老化,預防大腸癌。
大量流汗後應怎樣補充水分?
 
人們在炎熱季節進行體育運動時,特別是在南方從事長距離徒步之類大運動量運動時,由於肌肉緊張的活動,體內代謝熱大量排出,使體溫上升,人體為了維持正常的體溫,將通過排汗把多餘的熱散發出體外。據科學研究,當人體經過2小時緊張運動後,體內要失去2.5升的水分,當人體大量流汗喪失過多的水分和鹽分時,會使血液變濃,沾滯性增加,脈搏加快,體溫增高,身體產生口幹、口渴、無力感,甚至出現肌肉痙攣、代謝紊亂等現象,此時適當的補充水分和鹽是很必要的。該如何補充水分?
1
、應少量多次,每次100毫升為宜。飲水過多,大量水分進入血液中,使血量增加,增加了心臟的負擔,人體的滲透壓降低,影響水代謝,使水分吸收速度變慢,再者,喝多排多,使得大量鹽分流失,破壞血液中鹽平衡,很容易增加身體的疲勞感,引起肌肉痙攣。
2
、水的成分可以自行補充。一般在運動前可以按如下配方將水飲料備好:每1000毫升的涼開水中,加入食鹽4克,葡萄糖100克和橙汁150毫升。這樣既補充了水分,也補充了鹽、葡萄糖和維生素,使體內水鹽代謝平衡。
3
、劇烈運動中或後,不宜大喝冷飲,使腸胃血管受到冰冷刺激,引起血管突然收縮,使胃部痙攣,胃痛,長期如此,會導致慢性胃病;再者,劇烈運動時,咽喉毛細血管出於擴張狀態,突然受涼刺激,容易引起喉部發炎,咳漱症狀。 以上幾點,只是簡單的經驗總結,希望對ggmm有點幫助。也歡迎ggmm發表意見。http://bbs.outdoors.com.cn/read.php?tid=5211&fpage=1
美國研究 維他命C錠可能損害DNA 美國賓州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許多人用來預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的維他命C錠,實際上可能損害去氧核醣核酸(DNA),而DNA受損是形成癌細胞的一個步驟。
  研究人員在試管實驗中分析維他命
C的作用,發現這種營養品具有催化劑作用,會促成一種傷害DNA的毒素產生。這篇研究報告發表在十五日出刊的「科學」期刊上。
  帶領這項研究的布萊爾指出,這項發現並不表示維他命
C會致癌,不過這的確對服用維他命C錠提出警告。
  布萊爾說:「維他命
C有一些益處,但也有些壞處。如果要謹慎些,就不要服用維他命C丸。」他指出,透過均衡的飲食可得到所有營養,特別是水果、蔬菜和穀類,不需要吃維他命C丸。
  俄勒岡州立大學鮑林研究所教授佛瑞指出,布萊爾的研究是「了解維他命
C化學作用的重要發現」。但他審慎表示,這是試管研究的結果,在活的動物身上可能不會發生相同的作用。
  布萊爾與他的同僚分析維他命
C對過氧化氫脂(lipidhydroperoxide)產生的作用。過氧化氫脂是食物中的脂肪在體內產生的複合物,可在細胞內轉換為基因毒素(genotoxins),會損害DNA
  布萊爾表示,他的研究小組發現,維他命
C把過氧化氫脂轉換為基因毒素的效率極高。他說:「DNA損害不表示會得癌症,細胞對DNA的損壞有完美的修復機制。」不過他說,這項研究也許可以說明何以想證明維他命C可防癌的研究均告失敗。他說:「醫學界分成兩派,一派認為維他命C錠對身體有益,另一派認為有害。」
注意健康的美國人對維他命
C錠情有獨鍾,是受到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鮑林的鼓勵,他主張大量吃維他命丸,他每天吃十五公克的維他命,活到九十三歲。不過紀念鮑林的鮑林研究所營養專家佛瑞指出,在臨床試驗中,服用大量維他命C錠未證實對身體有益。他說:「鮑林研究所不贊成服用大量維他命C丸,我們的建議是吃健康的飲食,多吃水果和蔬菜。」
  維他命
C為抗氧化物,能中和氧氣中的自由基。自由基為細胞中的代謝產物,會損害DNA。部分研究人員推測,由於維他命C有抗氧化作用,大量服用可預防癌症、加強免疫系統和預防普通感冒。
  佛瑞表示,臨床試驗結果令人失望。「維他命
C無法預防感冒。」不過一些研究顯示維他命C可加速復元。維他命C可協助病人降低高血壓,部分研究顯示,對生病的人,例如有發炎現象,可能有幫助。

 【記者魏忻忻/台北報導】國家衛生研究院台灣癌症臨床合作組主任賴基銘指出,關於維他命
C的研究,正負面都有,維他命C是氧化劑、也是抗氧化劑,如同一刀的兩刃,自然攝取食物中的維他命C有預防保健的功效,但以維他命C治病卻缺乏足夠的證據,而過量維他命C的確可能損傷DNA(去氧核醣核酸)。
  賴基銘說,以前就有研究認為維他命
C過量可能會有不好的影響,但如同「科學」期刊這篇即將刊登的研究指出,實驗室研究的結果,在活的動物身上可能不會發生相同的作用;也有學者認為每天服用一至二公克的維他命C有助於預防感冒,甚至治療需要更高的劑量,但目前的研究都缺乏足夠的證據可以證實維他命C的確能夠治病。
  賴基銘指出,根據衛生署建議,每天至少應攝取維他命
C二百毫克,但由食物及水果中攝取就已足夠,不需要另外補充。
  站在保健的角度,賴基銘呼籲民眾多多食用天然蔬果,因為天然蔬果中含有包括維他命
C等許多抗氧化劑,這些富含植物性化學成分的物質有助於抗癌,且由於其為天然成分,不用擔心過量累積對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