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登山知識才能變成登山常識!
[登山準備][回首頁]


登山十大安全守則

1.除要準備充分的糧食水源、禦寒衣物、指南針及登山地圖外,最好能攜帶衛星定位儀(GPS)、手機(或衛星電話)、醫療器材與藥品、求救煙霧棒、打火機及哨子等求救裝備並備妥預備電池,便於迷途受困時使用。

2.活動前及進入山區後,應隨時注意氣象資料及變化。若天氣不佳,不可強行入山;若已進入山中,應儘速尋找安全處所避難。

3.最好 有登山經驗之專業領隊帶路,減少迷路意外發生。

4.事先擬定緊急事件時的撤退路線,並將資料備份留給沿途相關單位(如國家公園管理處、國家公園警察隊及山下的派出所等),以便受困時救援人員可即時上山搜救。

5.登山前應評估自我身心狀況,若身體不適不可勉強上山,並於平時多訓練體能及技能,多閱讀專業書籍、雜誌,隨時吸收野外新知。

6.登山隊伍不可拉太長,應經常保持可前後呼應的距離,並隨時注意隊友狀況。

7.登山時最好能沿途標示記號,或依循前如所留下的旗幟辨別方向。

8.迷路受困時記得保持鎮靜,先撥打119或112報案,切勿盲目亂闖,以減少體力消耗及意外發生。

9.萬一脫隊迷路時應折回原路,或尋找避難處靜待救援,並於適當空曠處標示明顯座標記號(如施放煙霧棒或吹哨子),以引起搜救人員之注意。

10.喝水時不可狂飲,否則汗量會增加,更容易造成身體疲勞,此外,山上空氣稀薄,行進中應隨時調整步伐及呼吸,不可忽快忽慢。


發生山難五大緊急應變措施

1.立即撥打119或112報案—萬一發生山難事故時,一定要鎮靜處理,切忌不可慌亂失措,並立即利用手機撥打119或112請求協助,或以衛星電話向外界求援,若無法撥通時,應先派人輕裝 下山報案,爭取搶救時效。

2.進行簡易急救措施—發現人員受傷或生病時,應先對傷者進行簡易包紮、固定、止血等處置,若發生高山症,應立即將患者帶往較低海拔處,並給予糖分高的食物(如糖果、巧克力等),隨時注意保暖,避免失溫。

3.尋找安全避難處所等待救援—登山活動在行程中發生意外迷途或天氣突然惡化時,應尋找安全避難處所妥善保護自己,並建立適當的標誌,讓救援人員迅速發現自己受困位置,不要再盲目亂闖浪費體力。如果是接近傍晚時就應開始準備野地宿營,以免離正確的途徑愈來愈遠。

4.飲水糧食集中控管—與外界失去聯繫時,領隊應適時安撫隊員情緒,並將僅有食物飲水集中管制分配,並即時補充水源,延長等待救援時間。

5.利用相關裝備器材求救—最好的方法是利用衛星定位儀及手機(衛星電話)或地圖告知搜救人員受困座標方位,若無法攜帶上述裝備,可俟搜救直昇機或人員接近時,於明顯空曠處揮舞顯著衣物或施放煙霧棒,並以哨子發出求救聲響(或呼應回覆搜救人員),引起搜救人員注意。


外出旅遊牢記七要

l.周密的旅遊計畫
即事先制定時間、路線、膳宿的具體計畫和帶好導遊圖()、有關地圖及車、船時間表及必需的行裝(衣裳祖、衛生用品等)。帶個小藥包外出旅遊要帶上一些常用藥,因為旅遊難免會碰上一些意外情況,如果隨身帶上個小藥包,做到有備無患。
2.注意旅途安全
旅遊有時會經過一些危險區域景點,如陡坡密林、懸崖蹊徑、急流深洞等,在這些危險區域,要儘量結伴而行,千萬不要獨自冒險前往。
3.注意明禮貌
任何時候、任何場合,對人都要有禮貌,事事謙遜忍讓,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4.維護文物古跡
旅遊者每到一地都應自覺愛護文物古跡和景區的花草樹木,不任意在景區、古跡上亂刻亂塗。
5.注重當地的習俗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許多少數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習俗忌諱。俗話說:入鄉隨俗。在進入少數民族聚居區旅遊時,要尊重他們的傳統習俗和生活中的禁忌,切不可忽視禮俗或由於行動上的不慎而傷害他們的民族自尊心。
6.注意衛生與健康
旅遊在外,品嘗當地名菜、名點,無疑是一種飲食文化的享受,但一定要注意飲食飲水衛生,切忌暴飲暴食。
7.警惕上當受騙
目前社會上仍存在首一小部分偷、詐、搶的壞人,因此,萍水相逢時,切忌輕易深交,勿泄機密,以防上當受騙造成自己經濟、錢物上的損失。

 

登山、健行走路技巧

大量運用身體的骨架來支撐身體重量,而不是用容易疲勞的小肌肉來支撐重量,而這正是下列許多走路技巧的共通原則。

一、休息步:
這大概是效果最直接,也是最容易學的一個技巧了。技巧在於,在跨出下一步之前,記得把現在支撐重量的那隻腳打直,腳打直的目的在於將身體的重量交給整隻腳的腿骨,讓你的大、小腿(尤其是小腿)肌肉休息十分之ㄧ秒,就算只有百分之ㄧ秒的休息,乍看微不足道,卻是使肌肉能夠長久持續的寶貴休息時間。
記得:在踏出每一步之前,請確定你已經把腳打直。

二、調整呼吸(節奏)
呼吸也是走路技巧?是的而且是極為重要的一環。當你走的輕鬆、愉快時,這是一個無用的技巧,但是當坡度變陡,開始覺得喘不過氣的時候,這個技巧卻肯定會幫你找回節奏,讓你走的輕鬆一些。呼吸時通常是兩步一呼吸,也就是一步一呼,一步一吸,如果這樣還是喘不過氣,可以試著一步一呼吸,甚至是一步二呼吸。這個方法的重點在於讓呼吸的節奏配合上腳步的節奏,一但找出自己的節奏,會越走越順暢、越走越舒服,也越輕鬆。

三、全腳掌著地:
相較於用腳尖,或者用半腳掌著地,全腳掌著地不但有更高的穩定性,更重要的是,相較於前者使用小腿肌肉支撐重量,全腳掌的行進使用更多的大肌肉來支撐重量,較不易疲勞,能從事較長時間的運動而不需要休息。這也是為什麼登山鞋的腳底必須選用較堅硬的材質,不僅利於全腳掌的行進,也減少腳踝所承受的衝擊。

四、鴨子步:
這是雪地步法的第一課,將腳掌微張,隨著坡度增加,腳掌張開的幅度也增加,這樣的走路方式想像起來似乎頗滑稽,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十分簡單,卻有著神奇效果的方法,不但在上坡時能縮短腳打直的時間,且能令膝蓋所承受壓力減輕,尤其是下坡時,一定更能切身感受到膝蓋的受力明顯的減少,因為壓力已經被腳骨和腿部肌肉吸收掉大半了。如果你在下山時,覺得膝蓋隱隱作痛,這會是一個相當受用的技巧,膝蓋會痛的人尤能真切感受它的重要。

五、小步走:
這也算是技巧嗎?是的,而且這常常是登山時會不會累垮的關鍵因素,也常常是生手與老手的區別所在,除非不得已,你是不會看到登山老手把腳抬高於膝蓋,或是跨大步走上坡路。腳若是抬高或是跨遠,會把大部分的力量加在大腿肌肉上,並延長肌肉處於運動狀態的時間,這是很累人的,而這個技巧的用意再於縮短肌肉在每一步的運動時間,使肌肉的休息更頻繁、更充裕。

六、擅用登山杖:
接下來的四個技巧,並不能算是走路技巧,但肯定能讓你走的更輕鬆。登山杖的使用,目的在於將腳的運動量由手及上半身來分攤,以減輕下半身肌肉的負擔,讓你的步伐更接近不背東西的走路姿勢,也會比不用登山杖時走的輕鬆一些。行進於下坡路段時,你一定更能感受到登山杖對於下波衝擊力的吸收效果,以及對膝蓋的保護作用。
有些健行者覺得登山杖用來不順手而放棄,其實,只要經過練習,慢慢就會上手,一但能體會手腳並用所帶來的舒適之後,許多人都從此離不開登山杖。

七、背輕一點:
當你行進時,是背負15公斤 時走的輕鬆,還是背負20公斤 時走的輕鬆,答案應當是很明顯的。或許會有人 把背的重,視為一件很英雄的事,或是背得輕有些丟臉,這是觀念問題,背得輕並不代表背不了重,而是把節省下來的體力來應付突發狀況。Light is right輕量化在歐美已是一個廣為登山者所接受的觀念。重要的 是,背 十五公斤 的健行者並不會比背 二十公斤 的健行者少帶了什麼東西,而是他的裝備每一樣都比較輕,所節省下來的重量就會反映在總重量上,也會反映在行進的速度、消耗的卡路里(熱量)與緊急應變的能力上。

八、暖身操:
這是常被山友們忽略的一環,也有人認為不需要做暖身操,我的建議是,這是個非常必要的動作,因為肌肉經過了一夜的休息,而出發前的暖身操正好能喚回肌肉的記憶,肌肉才知道要開始一天的工作,也才能做最有效率的使用,如此不僅走起路來比較輕鬆,肌肉也較不易受傷。

九、慢就是快,快就是慢:
這個技巧最難學會,即使是登山高手也常會忽略這個原則。在步道上一開始走的很快的人,通常在一小段路之後就會明顯的變慢,而登山老手在一開始則會慢慢走,與車子暖車的道理一樣, 再慢慢加快速度並找到最舒適的行進節奏之後,維持這個舒服的速度就能走的久,走的舒服也最節省體力。這個舒服的速度就是流汗最少的行進速度。


領隊最喜歡你跟他說的話:

行前會,分配工作時:
  「領隊,這個工作給我做」
打包時:
  「領隊,這個不重啦,給我背吧」
休息時:
  「領隊,要不要吃這個?要不要喝這個」
在討論隔天誰煮早餐時:
  「領隊,明天早餐,給我煮吧」
在煮飯煮菜時:
  「領隊,我來煮晚餐」
窩在帳棚裡:
  「領隊,你會不會累呀!我幫你搥搥背」    
外面很冷,下雨時:
  「領隊,要出去拿什麼東西?我去拿!
砍柴生火時:
 
「領隊,我來撿柴、砍柴」
     「領隊,教我判圖定位,登山技術,好不好?
在煮好晚餐,盛飯菜時:
    「領隊,你今天最辛苦了,給你菜多一點,飯多一點」

在一片安靜無聲下:
 
「領隊,我來講一個笑話吧」

一個隊員需要有的觀念
 
1.主動學習、充實各項登山技能。
 2.領隊不是萬能的,一個隊成功與否在於隊員彼此通力合作。
  3.
我要當個好隊員,當個人人喜歡的好隊員。
  4.
在山上,自已的生命應該掌握在自已手上。領隊無法隨時注意到所有隊員的安全。
 
唯有自已充實各項登山知識與技能,這才能提供你生命最大的保障。

    也許,你可能沒辦法當個好領隊、好嚮導,但你一定要當個好隊員!

 
因為,領隊只收好隊員,不會收爛隊員。

 


[go top]